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磐陀石的意思、磐陀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磐陀石的解释

不平的石头。 清 曹寅 《雨夕偶怀同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千秋磐陀石,潮汐应朒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磐陀石(pán tuó sh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字义构成
    • 磐:指巨大而稳固的岩石,《说文解字》释为“大石”,引申为不可动摇的厚重之物。
    • 陀:本义为山冈或倾斜之地,此处形容岩石的形态特征,即顶部平缓、底部倾斜的独特构造。

      综合而言,“磐陀石”特指顶部平坦、底部锥形悬空,呈摇摇欲坠却稳如磐石的巨型天然岩石,强调其视觉上的险峻与力学上的稳固共存特性 。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巨石名。形如倾斜之盘,看似危悬而实则稳固。”其命名直接关联佛教圣地普陀山的标志性奇石(见“宗教文化意涵”部分) 。

  2. 《辞海》(第七版)

    补充其地质特征:“由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底部支点小而顶部宽阔,多存于海滨或山地” 。

三、宗教文化意涵

作为佛教文化符号,特指浙江普陀山磐陀石:

四、引申用法

在文学与日常语境中,该词衍生为: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普陀山志》

网络扩展解释

磐陀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从字面含义、地理景观及文化象征三方面综合理解:

  1. 字面含义
    磐陀石原指“凹凸不平的石头”,由“磐”(大石)与“陀”(倾斜、不平)组合而成,形容石块形态不规则、表面起伏的特点。此释义可见于《水浒传》等古籍引用。

  2. 地理景观与结构特征
    作为著名景点,磐陀石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梅岭峰,由上下两块巨石叠加而成:

    • 下石(磐):底阔上尖,周长达20余米,起支撑作用;
    • 上石(陀):高2.7米、宽近7米,呈菱形,顶端平坦可容30人。
      两石接触面积仅10余厘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亿年稳固,被誉为“天下第一石”。
  3. 文化象征与传说
    相传此处为观音大士说法之地(),石上留有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题写的“磐陀石”“金刚宝石”等石刻()。其景观“磐陀夕照”被列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夕阳下石身泛金,山海壮阔()。

总结来看,磐陀石既是汉字中对特殊石态的抽象描述,又是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信仰的实体景观,体现了语言与地理文化的双重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三不四宝石宾鸿弊薮比岁不足轻重沉李浮瓜触忤定僧动定东观续史端蒙独梁敦洁二十八次繁费沽激古先生合绪华鲜积甲山齐进贤星积以为常记着君家居停主人空豁豁溃敌老钝老玉米乐此不疲龙鸣狮吼鹭鸶卯上侔尊牧曹屏镜破午普渡顷久勤工俭学齐声人上软绢乳臭色谱升扶升越师塔衰葸説一是一,説二是二丝弦唆弄天开眼鋚勒铁骨铮铮颓俗问数五印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