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种的意思、纳种的详细解释
纳种的解释
下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薉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旱稻》:“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復一转。”
词语分解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种的解释 种 (種) ǒ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种差(?),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种子。种禽。种畜。撒种。配种。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
网络扩展解释
“纳种”是一个古代农事术语,指农作物播种的环节,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指“下种”,即播种。这一用法在《齐民要术》等农书中多次出现,强调耕作时需先锄草再播种的步骤(、)。
文献例证
- 《齐民要术·种穀》:“薉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也。”
——说明若杂草过多,需先锄草再播种以保证收成(、)。
- 《齐民要术·旱稻》:“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復一转。”
——指出雨季无法播种时,需调整至九月补种()。
应用场景
- 古代农业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播种流程,现代已较少使用。
- 部分现代用例中可能被拆分理解,如“圣伯纳种犬”中的“种”指物种(),但与原词无直接关联。
补充说明
“纳”字本身有收纳、接受等含义,但在“纳种”中特指“放入种子”的动作;“种”则指播种行为。二者结合后专指农事中的播种环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种的意思
纳种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将种子或植物附着到土壤中,让其生长发芽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种的部首是纟(纠纨),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纳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化。农民将种子撒播到土地中,期待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繁体
纳种的繁体字为納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纳种的写法存在一些变化。一种常见的写法是纳苗,表现了以株直立的苗木代表种子的形象。另一种写法是纳什,什表示植物的意思。
例句
1. 农民们纳种后,耐心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2. 春风送暖,正是纳种的好时机。
组词
播种、播种机、种植、种子、种花、种菜。
近义词
播种、种植、铺种、撒种。
反义词
收割、采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