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 武帝 谋伐 吴 ,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 ,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 ,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 唐 李商隐 《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清 徐夔 《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
“木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指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或木皮。但作为成语使用时,特指木头的榫卯不准确、不合适,比喻言辞或文章不得要领、不中肯。
详细释义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书面或口头表达不精准的情况,例如学术论文论点模糊、会议发言冗长无效等。
字词结构
由“木”和“杮”组成,其中“杮”单字指削下的木片,也有“斫削木材”的动作含义。
补充说明
需注意“木杮”为生僻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特定语境中。
《木杮》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用于制作器物、建筑材料等的木料。
《木杮》共有5个笔画,其中“木”是木字部的部首,表示与木相关的意思;“杮”是组成《木杮》的另一个单独的字。
《木杮》这个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是古代汉字中的一种描述器物、建筑材料的用词。
在繁体字中,还是保留着《木杮》这个词,拼写方式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会有一些变迁,但《木杮》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他在建筑工地上负责检查木杮的质量。
2. 这个商品的包装盒是用优质的木杮制成的。
1. 木杮坯(指未经加工的木材)
2. 木杮板(指用于建筑、家具制作等的木质板材)
3. 木杮工(指从事木材加工工作的人)
1. 木料
2. 木材
3. 木方
1. 石材
2. 过火
3. 金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