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语的意思、鄙语的详细解释
鄙语的解释
俗语。《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鄙语曰:‘贤者容不辱。’”《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引《复斋漫录》:“谚云:‘情人眼里有 西施 。’又云:‘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皆鄙语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有农牧之言,有士大夫之言,此文言与鄙语不能不分之由。”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语的解释 语 (語) ǔ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语 (語) ù 告诉:不以语人。
网络扩展解释
“鄙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鄙语(拼音:bǐ yǔ)指民间流传的俗语、谚语或通俗表达方式。这类语言通常简短生动,反映社会生活经验或哲理。
二、文献例证
- 《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盐铁论·备胡》:“鄙语曰:‘贤者容不辱。’”
- 宋代《复斋漫录》:“谚云:‘情人眼里有西施。’……皆鄙语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三、其他语境中的延伸
个别资料(如)提到“鄙语”可指“鄙视的言辞”,但这一解释未见于主流权威文献,可能为现代非正式用法或特定语境下的衍生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四、总结
主要用法:作为古代文献中对民间俗语/谚语的统称,类似“鄙谚”。
现代适用性: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俗语”“谚语”等词替代,“鄙语”多用于学术或文言色彩较浓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鄙语(bǐ yǔ)是指言辞轻蔑、贬低他人的话语或言论,常常用于表达不满、轻视或嘲讽的语言。
拆分部首和笔画:
《鄙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酉部(酉字旁),右边是言部(言字旁)。它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鄙语》这个词的来源于古代汉字的演变。酉部表示与酒相关的事物,而言部表示与言语相关的事物。二者结合在一起,用于形容言语的轻蔑或嘲讽。
繁体:
《鄙语》的繁体字为「鄙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鄙语」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酉部由于字形演变,其左边多出一撇,而言部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常常用鄙语讽刺他人,没有好心态。
2. 别再说那些鄙语了,我们应该互相尊重。
组词:
鄙语者、鄙语言论、鄙视语言
近义词:
讥讽、嘲笑、挖苦
反义词:
赞美、赞扬、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