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報的意思、緝報的詳細解釋
緝報的解釋
偵察報告。《二刻拍案驚奇》卷四:“老爺要問 楊鄉宦 家中事體,一向吩咐道:‘但有管家到省,即忙緝報。’”
詞語分解
- 緝的解釋 緝 (緝) ī 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緝麻。 搜捕,捉拿:緝訪。緝私。緝捕。通緝。偵緝。 古同“輯”,收集。 緝 (緝) ī 一種縫紉方法,一針對一針地縫:緝鞋口。緝邊兒。 筆畫數:; 部首:纟;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網絡擴展解釋
“緝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偵察報告:多數資料(如、、)指出,“緝報”指通過偵查獲取情報并上報的行為。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提到:“但有管家到省,即忙緝報”,即官府要求及時偵查并彙報相關情況。
2.擴展解釋
- 追捕與情報結合:部分來源(如)提到,“緝”有“追捕、搜集”之意,“報”指情報或敵人,因此“緝報”可引申為“追捕逃犯或敵人,并搜集情報”的行動,強調偵查與抓捕的雙重含義。
3.使用場景
- 古代司法與軍事: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府偵查案件、追捕犯人或軍事偵察活動(如、)。
- 現代語境: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特定場景(如曆史研究、文學創作)中可能涉及。
4.讀音與結構
- 拼音:jī bào(“緝”讀第一聲,非多音字qī)。
- 字形結構:均為左右結構()。
5.補充說明
- 需注意與“緝拿”“通報”等近義詞的區分:“緝報”更側重偵查與上報的結合,而非單純抓捕或傳遞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等古典作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緝報:詞義解釋和拆分
緝報(jī bào)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緝”和“報”兩個字組成。
“緝”字,是由“糸”和“己”兩個部首組成,拆分為4個筆畫。它的本義是用繩子捆綁,後來引申為追捕、搜查等意思。
“報”字,是由“目”和“卩”兩個部首組成,拆分為10個筆畫。它的本義是告知、通報,後來引申為報紙、消息等意思。
緝報的來源和繁體
“緝報”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杜佑的《通志·治亂八》一書中,用以指代“追捕通報的情報”。經過演變和使用,逐漸成為現代漢語中的一個特定詞彙。
在繁體字中,緝報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也是“緝報”。
緝報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一些差異。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可以找到緝報的古時候寫法。
古時候,“緝”字的寫法是從上向下,先寫“缶”字,再加上上面一點。“報”字的寫法是從右向左,先寫“卩”字,再加上下面的橫折線。
綜合起來,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緝報”可以分别寫作“缶”和“卩(下方橫折線)”。
緝報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警方正在緝報逃犯,全力展開搜捕行動。
組詞:緝拿、緝私、報案、報告
近義詞:追捕、追擊、通報
反義詞:放過、釋放、寬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