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贽的意思、承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贽的解释

奉上礼品。 清 张惠言 《崔景偁哀辞》:“ 景偁 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贄,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贽(chéng zhì)是汉语中的古语词,现多用于文献或特定礼仪场景,其核心含义指接受他人初次拜见时敬献的礼物,是古代宾主相见礼仪的重要环节。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背景及用法三方面详解:


一、词典释义

  1. 字义分解

    • 承:本义为“接受”“承受”,《说文解字》释为“奉也,受也”。
    • 贽:指初次见面时敬献的礼物,《尔雅·释言》注“贽,执也,执礼以为信”。

      合称“承贽”即主人接受宾客所执之礼,象征礼节性认可。

  2. 完整释义

    指在正式社交场合(如士人拜谒、臣子觐见)中,主人(或尊者)接受来访者按礼制呈献的见面礼品(如玉器、禽鸟、丝帛等),体现“以礼相待”的传统规范。


二、文化背景与礼仪内涵

  1. 礼仪渊源

    源自周代“贽见礼”,《仪礼·士相见礼》详细记载了士人互访时“宾奉贽,主人再拜受”的流程。不同身份者所用“贽”有别(如卿用羔、大夫用雁),承贽行为暗含社会等级秩序。

  2. 象征意义

    • 表敬意:宾客以贽示谦卑,如《礼记·曲礼下》言“凡贽,天子鬯,诸侯圭,卿羔……”。
    • 立信诺:主人承贽即表示接纳对方,为后续交往奠定信任基础。

三、用法与实例

  1. 文献用例

    • 《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庄征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当下乐止朝散,那二十四个驮宝瓶的象,不牵自走,真是:‘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各官散了,庄征君回到下处,脱去衣服,徜徉了一会,只见徐侍郎来拜,庄征君便服出来会。徐侍郎道:‘先生今日承贽称臣,大礼告成,可喜可贺!’”

      (此处“承贽”指向皇帝接受臣子的朝贡之礼。)

  2.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偶见于历史小说、礼仪研究或传统文化复兴场景,如复原古代礼仪活动时描述“主人承贽,揖客入座”。


参考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仪礼译注》(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
  5.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承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éng zhì,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传统用法(拜师礼节)

在文言文语境中,“承贽”指奉上礼物以表拜师诚意。例如《崔景偁拜师》中“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描述崔景偁面朝北方(古代尊长居北位)向老师献礼,请求成为弟子的场景。

二、现代引申(成语含义)

根据现代词典解释,“承贽”也可作为成语,意为接受重任或承担责任:

使用建议

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1. 古文场景多指“奉礼拜师”;
  2. 现代语境可能偏向“承担责任”。
    若涉及文献解读,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桐拔伦办事抱见礼备该表表不识起倒车架成风斤鉏头戴凭席黨羌刀鋋點驗福寿年高公啓工团主义惯串广虚诡惑还味薨逝猴楂圜狴佳丽鉴前毖后结軨金吾鸟居不重茵抉挑军兴法课能赖事类帖列棘煤层妙乐摹略目断鳞鸿目学撚须仍旧贯骚人墨客蛇蜕矢房私厨悚然送戏松汁俗鄙邃原桃李成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缘豚肩偎并稳定文祸汙行邪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