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黑绶的意思、黑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黑绶的解释

(1).黑色绶带。《汉书·百官志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成帝 绥和 元年长相皆黑綬。”《后汉书·滕抚传》:“ 阴陵 人 徐凤 、 马勉 等,復寇郡县,杀略吏人, 凤 衣絳衣,带黑綬,称‘无上将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带,故用以指级别不高的官吏。《梁书·王僧孺传》:“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皁衣黑綬之役。” 唐 王贞白 《送马明府归山》诗:“免遭黑綬束,不与白云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黑绶是中国古代官员服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黑色丝质绶带,用于系挂官印,象征官职等级。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黑绶特指“黑色印绶”,多用于汉代及之后的中低级官吏服饰体系。《辞源》补充说明,汉代官制中,黑绶为“比二百石以上至四百石官员所佩”,其长度、纹样与高官青紫绶形成等级差异。

从制度沿革分析,黑绶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其中明确记载“县令、长皆秦官……秩四百石至千石,铜印黑绶”。至唐代,《通典·职官》记载京县丞、主簿等官员仍沿用黑绶制度,但绶带材质由丝帛改为乌韦(黑色皮革),体现礼制细节的演变。

在文学意象层面,黑绶常与仕途境遇相关联。白居易《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诗中“鱼缀白金随步跃,鹘衔红绶绕身飞”之句,即以“红绶”与“黑绶”对比,暗喻官职升迁的轨迹。这种色彩象征体系深刻影响了后世对官僚等级的文化认知,形成“朱紫尽公侯”的集体记忆。

网络扩展解释

“黑绶”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字面含义

  1. 黑色绶带
    指古代官员系印或佩玉所用的黑色丝带。绶带颜色在汉代官制中与官职等级相关,例如《汉书·百官志》记载,四百石以下官吏佩戴铜印黑绶。

  2. 代指低级官吏
    因汉代低级官员的印绶多为黑色,故“黑绶”成为这类官员的代称。例如《后汉书·滕抚传》提到徐凤“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即用黑绶象征其身份。


二、历史背景


三、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黑绶”可引申为被贬斥或边缘化的人,例如职场中降职者或社交中被孤立者。此用法源于古代黑绶象征低阶官职的隐喻。


四、文学引用

唐代王贞白《送马明府归山》中“免遭黑绶束”一句,即以“黑绶”表达对官场束缚的疏离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细节,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文献,或通过来源网页(如、)获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图巴子国程典摧折单露磴磴齿齿符运鸽竿故籍骨惊号簿槐牙獾脯回青家牒检波坚润枷杖颉地颃空脊令原季孙既以躹躬临书隶业芒屦民役木寓马南国篷声评士倾躁亲穆穷夫全浑驱动屈枉容忍三百三尺布杉槽漆斛十二入石阜石緑使用戍漕熟人熟事私取松尔石櫢檽田户外感内伤畏懦毋必无影牢城吴苑香钿香林骁杰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