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身,置身。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抗身以衛社稷,久沉射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門閭,将表食牛之氣。”
“抗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àng shēn,其核心含義為立身、置身,多用于表達個體在特定環境或立場中的自我确立或定位。
基本釋義
指通過行動或态度表明自身立場,常見于描述人物在複雜情境中堅守原則或主動選擇立場。例如宋·嶽珂《桯史》中“抗身以衛社稷”一句,即強調以行動捍衛國家。
文學用例
近義關聯
該詞與“立身”“置身”意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性和對抗性,多用于強調在沖突或挑戰中的自我定位。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桯史》原文或阮籍詩作。
“抗身”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抵抗外在的壓力、病菌或其他不良影響,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強壯。
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抗”和“身”。其中,“抗”的拆分部首為“扌”(手)和“攴”(打),表示通過手部動作來對抗;“身”的拆分部首為“自”(自身),表示與自己有關的身體。
“抗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指的是通過身體的自身防禦機制來對抗病菌和疾病。
“抗身”的繁體寫法為「抗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扌”代替“攴”,即「抗身」。
1. 堅持鍛煉和健康飲食有助于增強抗身能力。
2. 學習科學的防病知識可以提高人們的抗身能力。
1. 抗菌:指抵抗病菌的能力。
2. 抗病:指抵抗疾病的能力。
3. 抗氧化:指抵抗氧化反應的能力,延緩衰老。
1. 抵抗:指抵擋外來的攻擊或不良影響。
2. 克服:指戰勝困難或克服問題。
1. 順從:指對外在壓力或影響服從,不抵抗。
2. 衰弱:指身體虛弱或失去抵抗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