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身的意思、抗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身的解釋

立身,置身。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抗身以衛社稷,久沉射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門閭,将表食牛之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身”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釋義 “抗”本義為抵禦、匹敵,《說文解字》釋“抗,扞也”,引申為剛正不屈的姿态;“身”指人的軀體或主體存在。組合後“抗身”特指以身體力行表達對抗或堅守,如《漢語大詞典》載其意為“立身行事堅持原則,不屈服于外力”。

二、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注釋,如《論語·微子》朱熹集注中“抗身以明志”的用例,描述賢者以行動彰顯氣節。漢代《史記·伯夷列傳》記載伯夷、叔齊“抗身首陽”,以不食周粟的行為表達政治立場,成為後世氣節象征。

三、語義演變 唐宋以降,“抗身”逐漸從具體對抗行為演變為抽象精神象征。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其“非獨肢體之抗,實心志之守”的引申義,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納入“氣節類”詞彙體系。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

“抗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àng shēn,其核心含義為立身、置身,多用于表達個體在特定環境或立場中的自我确立或定位。

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行動或态度表明自身立場,常見于描述人物在複雜情境中堅守原則或主動選擇立場。例如宋·嶽珂《桯史》中“抗身以衛社稷”一句,即強調以行動捍衛國家。

  2. 文學用例

    • 魏晉阮籍《詠懷》中“抗身青雲中,網羅孰能制”,體現超脫世俗、保持獨立人格的意境。
    • 明代何景明詩句“抗身服高義,奮趐翔天林”,則借“抗身”表達追求高尚志向的決心。
  3. 近義關聯
    該詞與“立身”“置身”意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性和對抗性,多用于強調在沖突或挑戰中的自我定位。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桯史》原文或阮籍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阿修羅寶石頂變性陛階不語兵彩索慘棘操筆吹毛洗垢打對仗等而下之東竄西跳浮侈浮幻改易高山大川咯崩工金好兵豪馬弘裕畫翚黃昏紙恢詭谲怪蹇薄腳杆嘉耦基底介立舊故考索考研姥姥連明連夜淋漏硵砂蠻垂漫流沒牙啃免削暮翠朝紅排駕纖夫三宥讪谲聖花兒深切著明束躬松煤鎖煉唆嘴泰台停學吐翕蚊麈香迳弦管賢昆喜酒溪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