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中的文书簿册。《史记·李将军列传》:“ 程不识 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军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军簿”原指军队的文书簿册,主要用于记录军队编制、兵员信息等管理内容。该词由“军”(军队)和“簿”(册籍)组成,字面含义即“军队的名册”。
本义
指古代军队中用于登记士兵信息、编制及管理事务的官方册籍。例如《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士吏治军簿至明”,说明军簿需严格管理。
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可比喻人员编制或名单,常用于描述团队、组织或项目的成员构成。例如:“公司新项目的军簿已拟定,需进一步优化分工”。
总结来看,“军簿”既是古代军事管理的工具,也可延伸为现代组织管理的象征,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史延续性与语义扩展性。
《军簿》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记录军队人员信息的册子。它记录了军队人员的姓名、籍贯、年龄、军龄等信息,以便管理军队和制定作战计划。
《军簿》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冖”和“竹”。其中,“冖”是表示遮盖、覆盖的上盖字部首;“竹”是表示竹子的植物字部首。
根据笔画来计算,《军簿》这个词一共有9画。
《军簿》这个词是根据实际用途和形状来命名的。在古代,军队需要管理和统计军人的信息,于是就有了《军簿》这个词的使用。
《军簿》这个词的繁体字是「軍簿」。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军簿》为例,古时候可能会用古文体来写成「軍箋」或者「軍箍」。
1. 军队每年要更新一次《军簿》。
2. 这些士兵的名字都被记在了《军簿》上。
1. 组词:军队、簿册、人员、信息。
2. 近义词:军籍、军名簿、军事档案。
3. 反义词:平民、百姓、非军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