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卷轴的意思、卷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卷轴的解释

[scroll] 古代图书都以贯轴舒卷。所以卷轴成为书籍、著作或裱好装轴的书画的泛称

素虫覃灰丝时蒙卷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详细解释

指裱好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后世书籍装订成册,乃专指有轴的字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一点一拂,动笔皆奇,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寳也。”《南齐书·陆澄传》:“僕年少来无事,唯以读书为业……令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復一览便諳,然见卷轴未必多僕。” 叶德辉 《书林清话·书之称卷》:“《旧唐书·经籍志》:‘ 集贤院 御书,经库皆鈿白牙轴,朱带,*********。’盖 隋 唐 间简册已亡,存者止卷轴,故一书又谓之几轴。 韩愈 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三万轴即三万卷也。” 徐迟 《真迹》:“他拿出一个绸包回到榻上,把它在小几上打开。里面显出一个卷轴。他的手指把卷轴上的小纸条给我指出,上面写着五个字 苏东坡 真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卷轴,作为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概念围绕着“可卷舒的书画”这一形制展开,是中国古代书籍和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形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形制定义

    指将纸张或绢帛粘贴成长卷,一端以木杆为轴心卷收的书画形式。其特点是通过“卷”与“舒”实现收展,便于保存与观赏。此形制盛行于隋唐以前,是书籍装帧的早期形态(如帛书、手卷)。

    来源:《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史》(文物出版社,2003年)

  2. 内容载体

    泛指以卷轴装裱的书画、经文或文献。例如:“藏书万卷”中的“卷”即指卷轴形式的书籍。

    来源:《说文解字注》:“卷,膝曲也”,引申为可卷曲之物;《历代名画记》载“置办卷轴”,指书画藏品。


二、延伸义项

  1. 书画装裱类别

    在传统装裱工艺中,“卷轴”特指“手卷”形制,区别于立轴、册页等。其结构包含“天杆”“轴头”“引首”“画心”等部分,需平铺案上观赏。

    来源:《中国书画装裱技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2. 文化象征意义

    引申为“经典文献”或“文化传承”的象征。如成语“胸藏万卷”喻指学识渊博,“青史卷轴”代指历史记载。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释“卷”为“书籍册本”。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地位

卷轴作为纸张普及前的核心知识载体,推动了文化传播。据《隋书·经籍志》载,隋代内府藏书“分置三阁,以轴带帙函”,可见其规模化应用。至宋代册页兴起后,卷轴逐渐转为书画艺术专属形式,至今仍是传统书画保存的典范形制。

来源:《中国印刷通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卷轴在汉语中不仅指具体器物,更承载了中华文明对知识保存与审美表达的独特智慧,其形制演变深刻反映了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承的互动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卷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书籍、书画装裱相关的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础定义 指裱糊后带有轴杆、可卷舒保存的书画或古籍装帧形式。其名称来源于“卷”与“轴”的组合:卷指可卷起的书画载体,轴指两端用于收卷的木制或玉制杆状物。

二、历史演变与功能

  1. 书籍载体:隋唐以前,纸张书籍采用卷轴装,将长幅纸张粘连后缠绕在轴上,如敦煌文献多为此类装帧;
  2. 书画装裱:宋代以后,随着册页装订普及,卷轴逐渐专指书画装裱形式,典型如手卷、立轴,通过轴杆实现收展保护功能;
  3. 文化象征:南朝谢赫《古画品录》记载“希见卷轴,故为寳也”,反映其作为艺术珍品的地位。

三、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仍保留传统书画装裱含义,但衍生出两种新用法:

注:如需了解卷轴装裱的具体工艺(如天杆、地杆、惊燕带等部件),可参考书画装裱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鏖馘八大王白决白老摒弃查问车价欑柱单刀会悼恩稻芒点击胴胴东坡巾芬葩玍古隔室瓜瓠挂零寒漏豁牙锯齿即景生情攫击峻茂空挡阃闱乐羣禄勋路资麻麻糊糊马矢没气门单户薄蜜饯墨路内常侍平贴迁播篬筤君青口白舌侵争秋请权臣山龙子生果伸意十八界襹褷时宜遂僞谈剧桃李春风陶器厂童科头彩屯守五一国际劳动节下祭相放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