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蠲救的意思、蠲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蠲救的解释

免除租税以资救助。《新唐书·刘晏传》:“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蠲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减免赋税或劳役以救济灾民或缓解民困,体现了古代政府应对灾荒、稳定社会的治理手段。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释义:

蠲救(juān jiù):指免除赋税,救济灾民。其中“蠲”意为免除、减免(如赋税、劳役),“救”指救助、救济。该词常用于描述官府在灾荒年份通过减免税收来缓解民生疾苦的政策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1. 蠲(juān):

    • 《说文解字》释为“除去也”,本义指清除、减免(如《周礼·地官》有“蠲其赋”)。
    • 字形从“益”(表增益)与“蜀”(表虫类),引申为祛除病害、减免负担。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整理本)

  2. 救(jiù):

    • 《说文解字》释为“止也”,本义为阻止灾难、援助困厄(如《论语·雍也》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在“蠲救”中特指通过经济手段赈济灾民。

三、历史文献用例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记载:

“关中饥,上命蠲救之,罢不急之务。”

此句描述唐德宗因关中饥荒,下令减免赋税并停止非必要工程以救济百姓,是“蠲救”的典型语境。

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四、引申与关联概念

“蠲救”常与“蠲免”“赈济” 等词并用,如《明史·食货志》载“岁饥则蠲救,丰则储积”,强调其作为古代荒政的核心措施之一,兼具经济调节与社会稳定功能。


“蠲救”是古代中国应对灾荒的治理术语,指通过减免赋税直接救济民众,体现了传统政治中“以民为本”的救灾理念。其释义与用例在《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及《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蠲救”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免除赋税或减轻负担来实施救助,具体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权威释义,“蠲救”指免除租税以资救助()。例如古籍中提到的“荒年蠲救之”,即指在灾荒年份通过减免赋税来救济民众。

  2. 延伸内涵
    部分文献提到该词可能涉及更广泛的宽免行为,如减轻刑罚、免除徭役或债务等()。但此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核心仍围绕经济层面的救助展开。

  3.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府应对灾害、战乱等特殊时期的救济措施,例如免除受灾地区赋税、缓征劳役等。现代语境中极少使用,偶见于仿古表述或特定历史讨论。

例句参考:
“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出自《文献通考》)——意为正常年份征收赋税,灾荒年份则减免赋税以救助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

阿隐拜龙牌坂坻报君知宾献长德尘韵出笏达磨鄂都二十四史恶征旛竿放堂繁苦发兆改道关钥固密黑藓嗃唠弘量后海滑鬼化钧黄榆信火旛货头交绝继好籍名看産兰熏桂馥列馆明瓦天棚喃喃喏喏南燕虐敛旁训欠陪凄怆倾情青水皂白啓攒雀头履三鞭酒升格识器水过地皮湿属情送饯随方就圆阗骈挑发头巾气向附像教鲜火小食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