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筯的意思、冰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筯的解释

冰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冰筯》:“冬至日大雪,至午雪霽有晴色,因寒所结簷溜皆为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帝自晚朝视政回,问妃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笑曰:‘妾所玩者冰筯也。’” 宋 苏轼 《满庭芳·佳人》词:“香靉雕盘,寒生冰筯,画堂别是风光。” 元 张可久 《梧叶儿·雪中》曲:“瓦甃悬冰筯,天风起玉沙,海树放银花。压拥 蓝关 去马。” 清 沉起凤 《谐铎·蟪蛄郡》:“郡主笑曰:‘郡马尚以为秋耶?’命宫娥捲帘,则冰筯垂簷,雪正在山茶树上红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冰筯(亦作“冰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释义的古典词汇,其含义可从自然现象、文学意象及气象术语三个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冰筯原指冬季屋檐或树枝凝结的冰锥,形似细长的筷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雪后檐头滴水凝成锥形的冰”,这一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冰柱”的表述相呼应。

  2.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冰筯常被赋予清冷孤寂的象征意义。如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冬至日雪,至午晴,檐前冰筯如箸”,以冰筯喻指冬日萧瑟之景。宋代词人周邦彦《红林檎近》中“风雪惊初霁,冰筯缀疏梅”更将其与梅花结合,强化了高洁孤寒的意境。

  3. 气象学术语

    《大气科学名词》将冰筯归类为固态降水现象,特指温度低于0℃时由过冷水滴在物体表面冻结形成的透明冰层,这一科学定义扩展了其传统文学范畴。

该词在《广韵》《集韵》等韵书中均有收录,其字形演变从“箸”(筷子)到“筯”体现了汉字形声结构的变迁。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及气象领域专业描述。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开元天宝遗事》中华书局校注本;《大气科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冰筯”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冰柱”或“冰箸”的笔误或异体写法。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测,可能的解释如下:

  1. 冰柱(冰锥)
    指冬季屋檐、树枝等处凝结的细长冰锥,俗称“冰溜子”。因“筯”是“箸”(筷子)的异体字,可能借其细长形状比喻冰柱。

  2. 冰箸(冰筷子)
    字面意为冰制的筷子,但现实中罕见。古代文献中偶见用“冰箸”比喻冰柱,如宋代诗词“檐间冰箸”即指冰锥。

  3. 方言或文学用法
    部分地区或文学作品中可能用“冰筯”代指冰锥,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确认。

由于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广泛收录,建议优先使用“冰柱”“冰锥”等常见表达。若为特定文献中的词汇,需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败本贬弹超俗超脱陈蕃榻城戍澄幽赤九丛聚逮养德言工容蠹克舵工扶抱弗郁赶露怪涩鬼钗含蕚魧鱼子合肥市鹤井戒鼓金路捐床帐款备烂漫天真燎草儿柳江鸣弹岷蜀目量意营恲性皮鞋欠款弃天起造人情恟恟人文撒丁岛桑土闪痛声绩兽烟霜气树腰嗣兴酥懈泰娘腾灼帖敕头陁僞真雾萃五京缿厅祆神小牢谐雅西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