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协的意思、谐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协的解释

和谐协调。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簫竽合古律,宫羽自谐协。”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协是汉语复合词,由“谐”与“协”两个语素共同构成,核心含义指“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状态或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谐”本义为“协调、调和”,引申为“和睦、融洽”;“协”则强调“共同合作、统一行动”。两字组合后,词义叠加,表示“通过调和与协作达到整体平衡”。

从词性角度看,“谐协”可作形容词与动词。作形容词时,描述事物间关系融洽(如“韵律谐协”);作动词时,指主动促成和谐状态的行为(如“谐协多方利益”)。据《汉语大词典》考证,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多用于描述音乐、礼仪等领域的协调统一。

在应用场景中,“谐协”常见于艺术评论(如书画构图、诗文节奏)与社会治理领域(如政策制定、团队管理)。例如《文心雕龙》提及“声律谐协”是文章美学标准之一,现代管理学则强调“组织内部谐协”对效率的促进作用。其近义词“和谐”“协调”虽语义相近,但“谐协”更突出动态平衡过程,而非单纯描述静态结果。

网络扩展解释

“谐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xié,其核心含义为和谐协调,多用于描述音乐、文学或人际关系的配合得当。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应用与出处

  1. 古典文学中的运用

    • 宋代沈辽在诗作中提到:“簫竽合古律,宫羽自谐协”,指乐器音律的和谐。
    •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中强调诗歌平仄字间的自然协调:“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
  2. 现代语境中的扩展

    • 夏丏尊与叶圣陶在《文心》中提出,诗歌需“浓厚的情感”与“谐协的韵律”结合,说明其延伸至文学创作领域。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四、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文献中的具体用例,中提到的《德相送荆公三诗》《麓堂诗话》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放白泉彼各不遗寸长谗怒呈艺棽俪淙潨碉堡诋议顿履多边形纷拏分燠嘘寒改构宫雉鬼头刀果若毁丑贱号尖刻假形齎持洁腹净得静坊井蛙醯鸡库庾蜡珀两邻莲钩列城立体交叉落英缤纷满满流流没本营生眠桅内禅粘菌批亢擣虚频频告捷戕贼诮诘青春期青零清姝欺突伤身受块竖儿谈笑自若腾迁同牢托褾五色土香港车香积晓夕禊寳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