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sp for breath;be out of breath]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山村跑去。——李娴娟等《血染的爱》
呼吸急促的样子。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万岁,你这样会跑马,把臣赶得上气不接下气。”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老太婆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似的。”
上气不接下气是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形容因剧烈运动、劳累或情绪激动(如焦急、紧张等)导致呼吸急促、喘不过气的状态。例如:跑步后或激烈争论时表现出的气喘吁吁。
结构与用法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体力消耗后的状态(如运动、劳作),也可用于情绪激动时的呼吸困难,如紧张、恐惧或兴奋时。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通过生动描绘呼吸状态,强调生理或心理压力下的反应,兼具口语化和文学性。
《上气不接下气》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在说话或者做事时喜怒无常、连续不断,没有中断的样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在呼吸时,上气和下气没有停顿,一气呵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上气不接下气由“上、气、不、接、下”五个字组成。其中,“上”是头部的意思,部首是一,笔画数是一;“气”是气息的意思,部首是气,笔画数是四;“不”是否定的意思,部首是一,笔画数是四;“接”是连接的意思,部首是手,笔画数是八;“下”是往下的意思,部首是一,笔画数是三。
来源:《上气不接下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刘粹传》中,原文是“狗见杀兔,上气不接下气”。其中,刘粹是晋朝时期的文学家,用这个成语形容狗追逐兔子时忙得上气不接下气,以此来形容人行事口吐芬芳。
繁体:在繁体字中,上气不接下气的写法是「上氣不接下氣」。
古时候汉字写法:上气不接下气的古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古代汉字写作「上气不接下气」,其中的“上”字是上下结构,由上面的三个点组成;而“接”字则是由两个手的部首和一个人的示意而成。
例句:他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一句未说完又开始下一句。
组词:上下、接二连三、上口莫对等。
近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夜长梦多。
反义词:语塞、哑口无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