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弃的意思、残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弃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肉刑。《后汉书·孔融传》:“末世陵迟,风化坏乱……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李贤 注:“残其支体而弃废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残弃”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核心语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历史文献用例进行解析。从构词法看,“残”本义为伤害、毁坏,《说文解字》释为“贼也”,引申指残缺不全;“弃”甲骨文作双手推箕弃子形,《说文》训为“捐也”,即抛弃之意。二字组合构成同义复合结构,字面可解作“毁损抛弃”。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被毁坏遗弃之物,如《全唐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句注疏有“残弃甲胄”之说,指战乱中遗落的破损兵器。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灾荒年间“田畴残弃”,特指遭灾荒废的耕地。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领域。

从词义演变看,当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归入“残破废弃”义项,释义为“残损破败而被遗弃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列目,其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考古报告中“残弃器物”指发掘现场发现的非完整器皿。

网络扩展解释

“残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原文提到:“末世陵迟,风化坏乱……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 李贤注解为“残其支体而弃废之”,即通过割裂肢体并抛弃,达到惩戒与隔离的目的。这种刑罚在汉代及更早的乱世中可能被使用,但因其残酷性,后世逐渐被更文明的刑罚取代。

近义词与反义词

现代应用

“残弃”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仅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文献研究中。需注意与“残羹冷炙”等成语区分,后者指剩余的食物,与刑罚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尺堰豹脂不期而会持板宠给大羽箭堤夫发见法力无边風局酚醛塑料耕则问田奴寡发光电过步寒蒲横眉努目隳凌会少离多胡沙绛衣劫鼠仓禁邸京戏吉凶祸福聚宝盆开治类神路亭马栏能名鲇溜拈折泥涅翩妍潜包牵合傅会七跌八撞群贤毕至孺弱撒口上屋设诡申说豕畜实用文树菓脽上四密司天台速熟田棱瓮盎彣彰我辈宪制谐臣袭伐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