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色听的意思、色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色听的解释

谓根据陈诉人的神色,判断其言辞真伪。《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郑玄 注:“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色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主要具有以下详细意思:

  1. 本义:观察神色来听取(言语或供词)

    • 这是“色听”最核心的含义。它指在交流或审问过程中,不仅用耳朵听对方说的话,更注重观察对方说话时的面部表情、神态变化等非语言信息,以辅助判断其言语的真实性、情绪状态或内心想法。
    • 这个含义体现了汉语中“察言观色”的智慧,强调在“听”的同时,结合视觉观察进行综合判断。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色听”的解释侧重于这一层面,强调通过观察人的容色来听取其言辞。
  2. 引申义:古代司法术语 - 五听之一

    • 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色听”是“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审判方法之一。
    • 具体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观察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告)的面部表情、神色变化,以此作为判断其陈述是否真实、内心是否有鬼的一种方法。例如,观察其是否面红耳赤(羞愧或愤怒)、是否脸色发白(恐惧)、是否目光闪烁(心虚)等。
    • 这是“察言观色”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 来源参考: 这一含义在《周礼·秋官·小司寇》及历代法律文献注疏中均有体现。可参考《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对古代司法审判技术的论述。
  3. 语用特点

    • “色听”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属于比较书面化或特定领域(如法律史、心理学、沟通技巧研究)的词汇。
    • 它更强调一种主动的、带有观察和判断性质的“听”,不同于普通的“听见”或“聆听”。

“色听”的核心意思在于通过观察人的神色表情来辅助听取和理解其言语。其本义强调在人际沟通中察言观色,引申义特指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法官观察当事人神色以判断供词真伪的一种方法。它体现了对非语言信息在沟通和判断中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扩展解释

“色听”是一个具有多重解释的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古代司法术语(主要含义)

源自《周礼·秋官·小司寇》中的“五听”制度,属于古代判案方法之一:

  1. 核心定义:通过观察陈述人的神色(如面部表情、眼神等),判断其言辞的真伪。
  2. 文献依据:《周礼》记载“五声听狱讼”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其中“色听”指“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郑玄注),即嫌疑人若撒谎会因心虚而脸红或神色异常。
  3. 应用场景:古代官员审理案件时,结合言辞、呼吸、听觉反应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案情。

二、现代引申义(较少见)

部分现代语境中引申为对他人言行过度敏感,表现为:

三、其他相关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历史语境,建议以《周礼》中的司法术语为准;若涉及现代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更多古籍原文可参考《周礼》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腤臢白鹿巾褓乳草芥人命草写称星赤磷传乘捶丸打掠蹈辙调叠调通迵同短欠纺织飞灺丰洁阜淮铁路过零丁洋鹤寿弘多环饼货梯奸通接翅诫厉经霜讥戏吉宅夔魍苦趣劳民妙力迷涂知反磨叨旁道辟倚谴讶巧文起坑青虾情行丘林蝤蛴啓召遶梁声惹发日林国肉羹散形示爱士孙特至体议透辟腕力无稽之言五儁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