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崷崒 ”。高峻。《文选·班固<西都赋>》:“巖峻崷崪,金石峥嶸。” 李善 注:“崷,高貌也。” 吕延济 注:“崷崪、峥嶸,高峻貌。”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峭拔万仞,崷崪以支圆碧,培塿以覛羣青。” 清 姚鼐 《岳麓寺》诗:“客来亭午后,峰阴落崷崒。”
“崷崪”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qiú zú
释义: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该词常见于古汉语中,多用于描绘山峦陡峭、险峻的自然景观。根据的释义,其异体字为“崷崒”,核心含义均指向“高峻”的形态特征。
用法示例:
同义词:陡峭、巍峨、嶙峋。
反义词:平缓、低矮、平坦。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学语境中。
崷崪是一个汉字,它的意义是原野上的风。它常常用来描述风的声音和形状。
崷崪这个字,它的部首是山,有五个笔画。
崷崪的来源并不十分清楚,它属于古代汉字,可能来自于当时人们对风的形态和声音的描绘。
崷崪的繁体字形式是「嶲崓」。
在古代,崷崪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现在已经较少使用了。
1. 风过原野,崷崪声犹在耳。
2. 山间的崷崪让人感到宁静和宜人。
崷崪可以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比如:
风崷崪、崷崪声、崷崪鸟。
崷崪的近义词可以是山风、原风。
崷崪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通过描绘静止无风的环境来形容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