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潛郎的意思、潛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潛郎的解釋

傳說 顔驷 于 漢文帝 時為郎,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獲升遷,老于郎署。參閱《漢武故事》。後以“潛郎”指懷才不遇的人。 唐 錢起 《重贈趙給事》詩:“應念潛郎守貧病,常悲休沐對蓬蒿。” 清 丘逢甲 《歲暮雜感》詩之六:“一曲昇平淚萬行,風塵戎馬厄潛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潛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曆史典故及文學引用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潛郎”指懷才不遇、長期未獲晉升的人,常用于形容有才能卻因際遇不佳而埋沒的人才。

  2. 典故來源
    該詞源自《漢武故事》中的記載:西漢官員顔驷在漢文帝時擔任郎官,曆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始終未被提拔,直至年老仍居郎署。後世以“潛郎”代指類似境遇的人。

  3. 字義分析

    • 潛(qián):原指隱藏于水下,引申為隱匿、未顯露,暗喻才華未被發現。
    • 郎(láng):古代官職名,如侍郎、郎中,此處指顔驷的職位。
  4.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錢起在《重贈趙給事》中寫道:“應念潛郎守貧病”,清代丘逢甲《歲暮雜感》也有“風塵戎馬厄潛郎”之句,均以“潛郎”表達對懷才不遇者的慨歎。

  5. 曆史背景
    漢代郎官多為候補官職,需通過考核或機遇晉升。顔驷的經曆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人才選拔的局限性,使“潛郎”成為失意文人的典型意象。

“潛郎”不僅是一個曆史典故的濃縮,更承載了古代文人對自身境遇的隱喻,常見于詩詞中以抒懷才不遇之憤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潛郎的意思

《潛郎》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暗中潛入的男子”。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暗中進行活動、突襲、偵察等任務的男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潛郎》由部首“水”和“⻍”組成。水部表示與水或液體相關的義項,⻍是一個罕見的部首,表示“人”。這個字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潛郎》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戰争時期的軍事術語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此詞以「潛郎」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對于《潛郎》這個詞,可能會有類似「潛郞」「潛郞兒」的寫法。

例句

1. 戰争期間,潛郎秘密潛入敵營進行偵查。

2. 這支特種部隊由潛郎組成,專門從事暗中突襲任務。

組詞

1. 潛伏:暗中潛藏,隱蔽在内部等待時機行動。

2. 潛行:暗中行動,不引起注意地前進。

3. 潛入:秘密地進入某個地區或組織。

近義詞

1. 隱士:隱藏自己的人,也表示遠離塵世。

2. 特工:從事特殊任務的秘密行動人員。

反義詞

顯露:不再隱藏或秘密,公開地展現。

明眸:好奇地盯視着某物,把它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