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翫闻的意思、翫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翫闻的解释

谓沉溺。《列子·杨朱》:“而美厚復不可常猒足,声色不可常翫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翫闻"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忽视听闻、对听到的消息或意见不以为意、轻慢对待。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合成:

    • 翫 (wán): 本义通“玩”,有习以为常、因常见而轻视、疏忽、懈怠之意。《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翫”字,但“玩”有“弄也”的本义,引申为轻视、不认真对待。在古籍中,“翫”常表示因熟悉而疏忽、轻慢。例如《左传·昭公元年》:“玩岁而愒日。” 杜预注:“玩、愒,皆贪也。” 引申为懈怠、忽视。
    • 闻 (wén): 指听到、听见、消息、传闻。
    • 合成“翫闻”: 将“翫”的“轻视、疏忽”之意作用于“闻”的对象上,即对所闻之事(消息、意见、教诲等)持轻慢、忽视、不以为意的态度。
  2. 核心释义:

    • 忽视听闻的内容。 指对听到的话语、消息、建议、警告等不重视,掉以轻心。
    • 轻慢地对待听闻之事。 含有一种漫不经心、不当回事的态度。
    • 对信息麻木或懈怠。 可能因为信息重复出现或习以为常而导致不敏感、不警觉。
  3. 典籍用例与语境:

    • 该词最经典的出处见于班固《汉书·王嘉传》: “(哀帝)诏书罢菀,而以赐(董)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之咎,在於(董)贤。…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传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王嘉)窃惑。… 此皆财币委积,阴阳未和,灾害并臻,元元困乏,不可以加。臣闻天戒若曰,高贵人臣,将危社稷,陛下不寤,而复赐贤(董贤)等户,是明与天反也。唯陛下留神,反覆愚臣之言,不可以示天下,为万世笑。臣嘉幸得备位,窃内忧伤。唯陛下裁察。上(哀帝)览奏,愈不说,遂下嘉诏狱。…廷尉劾嘉迷国罔上,不道。…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其中,王嘉劝谏汉哀帝不要过度宠信董贤,哀帝不听,反而将王嘉下狱。班固在叙述此事后,引用《论语》感叹道: “孔子称‘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今嘉从守丞(指王嘉从地方官做起),图画功臣,居位食禄,诚欲效忠,安社稷。而上(哀帝)乃听用谗邪之言,以间嘉,嘉以获罪深可痛!嘉之言事,上(哀帝)少不能平,及闻董贤贵幸,怨望益深,被以恶言。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此之谓也。嘉本以论议见褒,其后卒以言事得罪,君子以为忠而不知所以自全,悲夫!然观其临死之言,何其哀而不怨也?虽古之直臣,何以加哉!” 班固紧接着评论道: “赞曰:王嘉之争,哀哉!可谓‘仁而不佞’者矣。当王氏之盛,折节行仁,以厚贤者之路,及晚节直言,面折廷争,至杀身而不悔,岂非社稷之臣

网络扩展解释

“翫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结合搜索结果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1. 基本释义
    拼音为wàn wén,意为“沉溺”。其中“翫”通“玩”,有习惯、沉浸之意;“闻”在古汉语中既可指“听见”,也有“接受、传扬”等延伸义(如《广韻》解释的“接受”和“传布”)。两字组合后强调对某事物过度沉浸或执着。

  2. 结构解析

    • 翫(wán/wàn):本义为研习、玩赏,后衍生出轻慢、习惯成性之意。
    • 闻(wén):此处可能取“接受”或“传布”的抽象义项,暗指对外界信息的沉浸或依赖。
  3. 使用特点
    该词属于书面化表达,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中。例如可描述对某种观念、传闻的过度执着,或对声色享乐的沉迷。

建议:若需具体语境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谤论卑官臂弯簿决不落边际不幸而言中财运潮鸣电掣撑拄斥堠重仞雕散雕砖订交第行断置飞扬浮躁風馳雲走汾阴鼎否妇告诀格涩官客寒片酣洽汉学家猾乱毁打节整髻梁饥溺狙击手魁肥苦楝狼扈帘帷陵慢陵使埋殓梅园新村命在旦夕木笏纳顾闹垓垓旁靡磐郢仆斋抢拍讫尽权教入铁主簿上衮神虫折乌巾食少事烦思考桃楫同舍郎涂径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