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麝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麝》﹝集解﹞引 苏颂 曰:“水麝,其香更奇,脐中皆水,沥一滴於斗水中,用洒衣物,其香不歇……此説载在《酉阳杂俎》。”
(2).指用水麝分泌的麝香制成的香料。 宋 贺铸 《晕眉山》词:“镜晕眉山,囊薰水麝。” 宋 王安石 《自白土村入北寺》诗之一:“薄槿胭脂染,深荷水麝焚。”参阅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
“水麝”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双重含义,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生物学概念
指麝科动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水麝的香腺分泌物(即麝香)更为独特,其脐中分泌物呈液态,仅需一滴稀释于大量水中,即可用于衣物熏香,且香气持久不散。
香料名称
指用水麝分泌的麝香制成的香料。宋代文献如贺铸《晕眉山》和王安石诗中均提到“囊薰水麝”“深荷水麝焚”,说明其作为名贵香料的历史用途。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二·麝》中引述苏颂的描述,称水麝的记载源自唐代《酉阳杂俎》,说明其认知可追溯至更早时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诗词用例,可参考《本草纲目》《酉阳杂俎》及宋代诗词集等文献。
《水麝》是指一种水生哺乳动物,也称为水獭。它属于猛兽目、鼬科,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水域和河流周边地带。
《水麝》的部首是水(shuǐ),表示与水有关。它的笔画数为13画。
《水麝》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词典中,其含义是指形状像麝鼠而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繁体字为「水麝」,口误形容为「水鶴」。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水麝」的书写较为繁琐。一般使用类似于「水」字的基本形,并在其上部加上麝的字形。后来随着字体的演变,逐渐简化为今天的「水麝」字形。
1. 这只水麝是河流中的常见动物。
2. 在保护区内,有人能够亲眼看到水麝的日常活动。
水麝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已经是一个特定的动物名称了。
水麝的近义词包括水獭、水鼠、水豹等,它们都是指相似的水生哺乳动物。
水麝的反义词不常见,因为它是个专有名词。如果非要给它找一个反义词,那可能是陆生哺乳动物,如老虎、狼等。
暗索鸨儿宝蓄壁飞冰壶怖忌成城断金赤舌烧城蝃蝥东张西望匎刍飞吻讽道负气仗义功过是非贵驿合时红细胞后患无穷环秸胡麻降圣辑屦静和靖言庸违僸佅金舌蔽口觉岸科策懒妇鱼连州比县吝涩柳楼鸾翼亹源民墟嬷嬷闹年成屏归披子七步诗顷危清圆犬吠劝劳日旰不食上灶使事饰纹瘦损说谈思越天灸剃剪突冲忒楞楞腾枉物无厌足闲花夏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