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史的意思、銅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史的解釋

(1).指 漢 張衡 所制漏刻儀上的銅制仙人像。《文選·陸倕<新刻漏銘>》:“銅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張衡 《漏水轉渾天儀制》曰: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為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時早晚。” 清 鈕琇 《觚賸·景龍觀鐘銘》:“懸玉京而薦福,侶銅史而司辰。”

(2).借指漏刻銅壺。 唐 李峤 《十二月奉教作》詩:“玉燭年行盡,銅史漏猶長。” 唐 周徹 《尚書郎上直聞春漏》詩:“靜聞銅史漏,暗識桂宮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史是中國古代計時器具發展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代以銅制漏壺為核心的時間測量系統及相關的職官制度。該詞源自《文選·陸倕〈新漏刻銘〉》中"銅史司刻,金徒抱箭"的記載,其核心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器物層面 銅史主要指銅制漏壺(又稱"刻漏"),這是漢代官方采用的精密計時儀器。《後漢書·律曆志》記載,張衡改良的"二級補償式浮箭漏"采用青銅鑄造,通過水位恒定原理實現分刻計時。此類銅漏由挈壺氏掌管,構成古代天文計時體系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職官制度 《周禮·夏官》載"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漢代發展為"銅史"這一特殊官職。銅史負責掌管皇家漏刻,每日向宮廷報時,并在重大典禮中執掌時間儀軌。唐代設立的"刻漏博士"即承此制,形成延續千年的時間管理制度。

三、文化象征 銅史器具承載着"天時"與"王權"的雙重象征意義。北京故宮交泰殿陳列的清代銅壺滴漏,其三級漏壺高達5米,既體現精密鑄造技術,更彰顯"授時頒曆"的皇權特質。《漢書·律曆志》将漏刻制度與曆法、音律并列為"王者三大政",印證其在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銅史”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指古代計時器具的部件 這一含義源于漢代張衡設計的漏刻儀,其核心部件是銅制仙人像,用于指示時間刻度。例如:

二、引申為曆史篡改的象征(較少見) 部分現代釋義認為該詞隱喻曆史被後人篡改,源自古代銅牌刻錄曆史的方式。但這種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主要出現在網絡詞典中,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銅在古代器具中的應用廣泛,除計時器外,還包括銅印、銅兵(兵器)、銅狄(銅人像)等,但“銅史”特指與計時相關的銅制部件。建議在學術引用時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并參考《文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扳扯背城借一測評成風盡垩得手鬥筲之人裰領道袍放班放言遣辭墳圈格日狗馬疾歸投何待黃芽花凇尖頂木驢結縛叽叽咯咯鯨觀金華省橘洲克勒冷丁丁梁窦蓮鈎兩言裡中徿徸輪化鳴岐木梢衲衣泥淖品排芊眠情孽青銅海清源棋肆秋風落葉認真睿思三微三種勢力圈食飲收留曙光渟泓銅獸符途軌屯毛不辨望諸文攤五禅五則閑家銷亡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