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调的意思、常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调的解释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阴阳常调,日月常明。”

(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讌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 吕向 注:“常调,谓常戏。”

(1).固定的音调。《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 晋 左思 《魏都赋》:“金石丝竹之恒韵,匏土革木之常调。”

(2).引申为陈旧的论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

(3).定额赋税。《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魏书·高宗纪》:“自今常调不充,民不安业,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隋书·食货志》:“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

(4).按常规迁选官吏。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调,计典不入上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常调”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长期调和
    指事物长期保持协调平衡的状态。如《列子·黄帝》提到“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强调自然规律的和谐。

  2. 平常戏狎
    表示日常的戏谑或调笑。例如曹植《与吴季重书》中“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吕向注解为“常调,谓常戏”。


二、历史与制度相关

  1. 宋代官制用语
    指官员按常规升迁的制度,称为“常调官”。宋代判、司、簿、尉等基层官员,根据出身、考核等条件晋升至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等职位。俗语“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即形容此类官职的稳定性。

  2. 定额赋税与官吏迁选
    历史上也指固定的赋税(如《后汉书·韦彪传》提及“赋发充常调”)以及按常规选拔官吏的制度(如《魏书·高宗纪》记载)。


三、文学与艺术引申

  1. 固定音调或陈旧论调
    在文学中可指固定的音律,如《后汉书》提到“瑟非常调之音”;也引申为陈旧的言论,如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中“种族革命,已成常调”。

“常调”在不同语境下涵盖自然调和、日常互动、官僚制度、经济政策及文学表达等多重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例,可参考《列子》《后汉书》等古籍,或宋代官制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调(cháng dià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习惯性地调整或变换。它的拆分部首是“巾”和“辶”,总共有9个笔画。《常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在繁体字中,常调写作「常調」。在古时候,常调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她常调作息时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 2. 这家餐馆经常常调菜单,以满足顾客的口味。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常规、调整、变化、适应等。常调的近义词可能包括:经常、频繁、交替等。常调的反义词可能包括:固定、不变、稳定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搬嘴抱风豹侯辩囿博鷄博选步弓苍溟残货昌华苑宸奎尘蒙大得人心待考打鸣儿丁身杜权官统故公辜磔寒服赫着华星秋月活溜箕风积灰寖多极能金属陶瓷极天罔地慨爽口内兰梦连从两七灵光殿林下之风流传柳叶眉马蝗岷邛民忧牛骍盘载破笑千般千虑一得清核却金暮夜肉桂折实头皮发麻颓伤外江话顽矿文昌帝君舞蹈五狗险巇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