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tervention price
interpose; intervene; meddle; tamper
【经】 interruption; intervention
price; prix; quotation; rate; value
【化】 price
【经】 figure; price; prices; rater.; value
在汉英词典与经济学术语境中,“干预价格”指政府或权威机构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影响市场定价的行为,旨在纠正市场失灵或实现特定社会目标。其核心含义与英文术语对照如下:
中文术语
干预价格(gānyù jiàgé)
英文直译:Intervention Price
定义:政府为稳定市场、保障民生或调控资源分配,通过限价、补贴、储备投放等方式直接设定的价格水平。例如:中国发改委对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价干预。
相关概念延伸
主要目标
典型手段
干预类型 | 英文术语 | 案例参考 |
---|---|---|
最低收购价 | Minimum Purchase Price | 中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 |
最高限价 | Price Cap | 德国2022年天然气限价法案 |
价格稳定基金 | Price Stabilization Fund | 印度食用油价格调控机制 |
经济学定义
据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干预价格属于“非市场定价”,当边际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背离时,政府可通过定价实现帕累托改进。
公式表达:
$$
MSC = MPC + MEC
text{(其中MSC=社会成本, MPC=私人成本, MEC=外部成本)}
$$
国际组织文件
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协定》附件2第3条将“政府直接价格干预”列为“黄箱政策”,要求成员国逐步削减扭曲贸易的补贴措施(WTO Doc. G/AG/1)。
注:本文定义综合参考《牛津经济学词典》(ISBN 9780198788100)、IMF《价格管制政策指南》(2021版)及中国《价格法》第18条关于政府定价权限的规定。因部分来源为纸质文献,链接从略,读者可通过ISBN或文件编号检索原文。
干预价格是指政府为稳定市场或调节供求关系,对特定商品或服务采取的价格管制措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干预价格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价格进行直接或间接限制的行为,主要用于:
根据《价格法》第三十条,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
从经济学角度看,干预价格是价值规律的特殊作用形式:
干预价格在不同语境下也被称为支持价格或门槛价格(需结合具体政策目标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款或历史案例,可参考《价格法》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来源:、6、10)。
半夜被扫描文件苯基溶纤剂必须执行的指令不值触须磁控管振荡器放线菌紫素腐蚀性下疳螺旋体共析管道找中器毫克合理开支豁免捐税检狭窄探杆克兰多耳氏试验跨环桥逻辑区段密封槽目标程序构造怒气冲冲的鞘膜内腹水氢化可痛曲尾牵转具商业习惯法神经眼科学史密森货币调整手札同年龄的投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