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interference spectrum
disturb; interfere; jam; molest; obstruct; violate
【计】 interference
【化】 disturbance
【医】 brushing; interfere; interference
【计】 spectra
【化】 frequency spectrum
在电子工程领域,"干扰频谱"(英文:Interference Spectrum)指特定频段内电磁干扰信号的频率分布特性,用于量化分析外部噪声或无用信号对通信系统的扰动程度。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汉语解析
“干扰”指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外部电磁信号,“频谱”表征信号能量在频率轴上的分布。组合后指干扰源在频域的能量分布特征,是电磁兼容性(EMC)分析的关键参数。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术语标准》
英语对应概念
"Interference Spectrum" 强调对有用信号的频谱侵占(Spectrum Occupancy),国际标准IEEE 213-2021将其定义为:"The frequency-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unintende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hat degrade system performance"。
来源:IEEE Standard fo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测量指标
典型干扰源
类型 | 频率范围 | 影响系统 |
---|---|---|
开关电源噪声 | 10 kHz-30 MHz | 有线通信电路 |
微波炉辐射 | 2.4 GHz | Wi-Fi/蓝牙 |
汽车点火脉冲 | 20-1000 MHz | 车载收音机 |
电磁兼容设计
通过分析干扰频谱定位辐射源,例如5G基站需满足3GPP TS 38.101规定的邻信道泄漏比(ACLR):
$$ ACLR = 10 log{10} left( frac{P{text{主信道}}}{P_{text{邻信道}}} right) geq 45 text{dB} $$
来源: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频谱管理依据
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规则》第15章规定,工业设备在30-230 MHz频段的辐射限值为:
来源:ITU Radio Regulations
标准规范
学术著作
(注:因未提供可验证的在线资源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实际引用时建议补充DOI或权威机构官网链接)
干扰频谱是描述干扰信号在频率域分布特性的专业术语,其核心概念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定义
干扰频谱指干扰信号通过傅里叶分析后,各频率分量幅值或能量的分布图形。任何干扰信号均可分解为不同频率的简谐振荡叠加,这些分量的幅值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即构成频谱。例如,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干扰信号可通过频谱分析仪观测到其干扰频谱。
分析方法
组成特点
干扰频谱可能包含:
实际意义
分析干扰频谱可帮助定位干扰源、设计滤波器抑制特定频段干扰。例如在无线通信中,通过识别干扰频谱的峰值频率,可调整系统工作频段以避开干扰。
权威定义可参考汉典解释:频谱是“复杂振荡分解为不同频率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而“干扰频谱”特指干扰信号对应的此类分布。英文术语为"interference spectrum"。
埃宾豪斯氏测验巴边肉孢子虫属白色软化半月面苯甲酸苄酯表示指令超限错误沉淀器槌出售废料收入弹簧砧低声频第一胸神经节返回继电器非定域粒子系集辅助工人高度免疫环圈阀建议只读积分马力电动机莲属鳞缘萝芙藤属马马虎虎苗勒氏试验钼磷酸铵平衡税青葱托收背书人微波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