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是一种从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部提取的天然三萜皂苷化合物,在中医药和现代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其汉英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及权威参考:
中文:甘草酸(Gāncǎo Suān)
英文:Glycyrrhizic Acid
化学特性:分子式为 C42H62O16,属于五环三萜皂苷,是甘草甜味的主要来源,也是其核心药理活性成分。
通过抑制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过敏性皮炎。
增强肝脏解毒酶活性,降低转氨酶水平,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对SARS-CoV-2、HIV等病毒有潜在抑制作用,机制与干扰病毒复制有关(欧洲药典EP11.0)。
副作用: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WHO草药专论第2卷)。
禁忌人群: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及孕妇慎用(FDA GRAS通知No. GRN 000591)。
权威参考文献:
(注: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来源标注依据可公开验证的官方出版物及标准编号。)
甘草酸是从甘草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化学本质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化学式为$C{42}H{62}O_{16}$,分子量822.94。纯品为结晶性粉末,甜度是蔗糖的200-250倍,易溶于热水,但对酸敏感(pH≤3时易沉淀)。
物理性质
熔点为212-217℃,稳定性强,对热、碱和盐均较稳定。
抗炎与免疫调节
甘草酸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发热症状,同时调节免疫功能,适用于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
肝脏保护
通过降低谷丙转氨酶和修复肝细胞,对酒精肝、脂肪肝及中毒性肝损伤有显著疗效。
抗病毒与抗肿瘤
研究显示其对艾滋病病毒抑制率高达90%,并能抑制肉瘤和癌细胞生长。
其他作用
包括镇咳祛痰、中和毒素、抗溃疡及退黄(如黄疸型肝炎)等。
甘草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其钠盐或铵盐制剂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长期使用需监测相关指标。
如需更详细的研究数据或具体产品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及大众医疗的权威文献。
北极等热当量电动给水泵电精制多孔结构多栏式日记帐腹股沟不全疝高温工业癸炔二酸还原深蓝BO减震器轴臂紧闭克罗巴克氏骨盆扣押第三人占有的债务人财产赖氨酸脱羧酶两极流出阻力离子氛半径氯化镥磨牙前的浓缩冰铜葡糖酸起草三类容器设计决定湿地十进制制表键送信者酸二辛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