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调页技术英文解释翻译、分页调页技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paging technique
分词翻译:
分页的英语翻译:
【计】 pagination
调的英语翻译:
melody; mix; move; suit well; transfer
【计】 debugging mode
页的英语翻译:
leaf; page
【计】 P; page
【医】 blade
技术的英语翻译:
art; science; skill; technique; technology
【计】 switching technique; techno
【医】 technic; technique
【经】 technique; technology
专业解析
分页调页技术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内存的核心机制,其核心思想是将物理内存和虚拟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页),并通过动态调度在内存和磁盘间移动这些页,以支持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虚拟地址空间。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概念与中英文术语对照
- 分页 (Paging):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帧 (Page Frame),同时将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划分为相同大小的页 (Page)。页是虚拟内存管理的基本单位。其核心作用是建立虚拟页到物理页帧的映射关系。
- 调页 (Page Replacement / Swapping):当进程访问的虚拟页不在物理内存(即发生缺页异常 (Page Fault))时,操作系统需要从磁盘(通常是交换空间 Swap Space 或页面文件 Page File)中将该页调入内存。若物理内存已满,则需根据特定页面置换算法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选择一个内存中的页调出(写回磁盘),腾出空间给新调入的页。其核心作用是实现虚拟内存的按需加载和容量扩展。
- 页表 (Page Table):每个进程独有的数据结构,存储其虚拟页号到物理页帧号的映射关系。现代系统常使用多级页表(如 x86-64 的 4 级页表)节省空间。
- 转换后备缓冲器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TLB):用于缓存常用页表项的硬件缓存,加速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过程。
二、工作原理与技术细节
- 地址转换:
- 当 CPU 执行指令访问虚拟地址 (VA) 时,MMU (内存管理单元) 首先查询 TLB。
- 若 TLB 命中 (TLB Hit),则直接获得物理地址 (PA)。
- 若 TLB 未命中 (TLB Miss),MMU 需遍历页表查找映射。若页表项有效且页在内存中(有效位 Valid Bit 为 1),则将映射载入 TLB 并访问物理内存。
- 若页不在内存中(页表项无效或存在位 Present Bit 为 0),则触发缺页异常。
- 缺页处理:
- 操作系统挂起当前进程,接管 CPU。
- 检查访问的虚拟地址是否合法(在进程地址空间内且有访问权限)。
- 若合法,操作系统分配一个空闲物理页帧(若无空闲帧,则执行页面置换算法选择牺牲页)。
- 若牺牲页被修改过(脏位 Dirty Bit 为 1),则需将其写回磁盘。
- 将所需页从磁盘调入分配的页帧。
- 更新页表项,设置有效位/存在位,建立新映射。
- 刷新 TLB 相关条目。
- 恢复进程执行,重新执行引发异常的指令。
- 页面置换算法:决定牺牲哪个内存页的算法,目标是降低缺页率 (Page Fault Rate)。常见算法包括:
- 最优置换 (OPT): 理论最优,需预知未来访问。
- 先进先出 (FIFO): 简单,但可能淘汰常用页(Belady 异常)。
- 最近最少使用 (LRU): 基于局部性原理,效果好但实现开销大(需硬件支持计数器或栈)。
- 时钟算法 (Clock / Second Chance): LRU 的近似,使用访问位 Reference Bit 实现,开销较小。
- 工作集模型 (Working Set Model): 基于进程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的页面集合来指导页面置换策略。
三、关键优势与应用
- 虚拟内存 (Virtual Memory):允许多个进程共享有限的物理内存,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远大于物理内存的虚拟地址空间,简化编程并增强安全性(地址空间隔离)。
- 按需调页 (Demand Paging):仅当进程实际访问某页时才将其调入内存,极大节省了物理内存空间,提高了内存利用率。
- 内存共享 (Memory Sharing):不同进程的页表项可映射到同一物理页帧(如共享库代码、进程间通信 IPC),减少冗余拷贝。
- 写时复制 (Copy-on-Write, COW):在 fork 等操作中,父子进程初始共享物理页,仅当一方尝试写入时才复制该页,提高效率。
- 内存映射文件 (Memory-Mapped Files):将文件内容直接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文件 I/O 通过内存访问完成,简化编程并可能提升性能。
四、权威参考来源
- 操作系统经典教材: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 Greg Gagne 所著的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恐龙书) 对分页、调页、页面置换算法有系统阐述。
- Intel 开发者手册: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3A: System Programming Guide, Part 1 详细描述了 x86/x64 架构的分页机制(如 CR3 寄存器、页表结构、TLB 管理)。
- Microsoft 文档:Windows Internals 系列书籍及 Microsoft Learn 平台提供了 Windows 内存管理(如工作集管理、页面文件配置)的权威说明。
- Linux 内核文档:Linux 内核源码中的文档(如 Documentation/admin-guide/mm, Documentation/vm)详细介绍了 Linux 的分页实现、页面回收(kswapd)、交换策略等。
注:实际链接需替换为相关书籍的官方出版社页面、Intel/Microsoft/Linux 官网的对应文档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分页调页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数据处理和资源管理方法,主要分为应用层的数据分页和系统层的内存分页两种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应用层分页技术
主要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展示与查询优化,常见于数据库和Web开发场景:
-
核心原理
将数据集按固定大小分割为多个逻辑页,用户每次仅访问特定页的数据。例如数据库分页通过LIMIT
和OFFSET
参数实现每次仅查询当前页所需数据。
-
技术分类
- 真分页(数据库分页):每次请求仅从数据库查询当前页数据,减少数据传输量(如SQL中使用
LIMIT 10 OFFSET 20
)。
- 假分页(客户端分页):一次性加载全部数据到前端,由JavaScript控制分页显示,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场景。
-
优势与挑战
- 优势:提升查询效率、降低服务器负载、优化用户体验(如快速加载页面)。
- 挑战:分页逻辑可能增加系统复杂度,尤其是处理深层页码时的性能问题。
二、系统层分页调页技术
属于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机制,用于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的高效映射:
-
分页机制
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通常4KB或8KB),虚拟内存空间也按相同大小分页,通过页表实现地址映射。例如Linux内核通过分页管理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
-
调页(页面置换)
当物理内存不足时,通过算法(如LRU、FIFO)将不常用的页换出到磁盘,并调入所需新页。这一过程称为“调页”,确保内存资源高效利用(需结合操作系统常识补充)。
三、典型应用场景对比
场景 |
应用层分页 |
系统层分页调页 |
主要目的 |
数据分段展示与查询优化 |
内存资源分配与进程隔离 |
实现方式 |
SQL分页/前端分页 |
硬件支持的分页表与置换算法 |
数据量影响 |
适用于百万级以下数据 |
应对TB级内存与存储管理 |
分页调页技术通过分段管理数据或内存资源,在应用层和系统层分别解决了大数据量处理与资源高效分配的问题。实际开发中需根据数据规模选择真分页或假分页,而系统级分页则是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细胞保管费表面硬度彩像程序单元催化剂载体片大茴芹单胞菌属顶部加料怪光化电效应过度产生国家债务核对数花ɡ属减少投资基极展开电阻聚壬二酸亚丁基酯可中断的空气测微计离心式润滑器贸易协议屏极脉冲调变频率变换起重电动机肉膜输去特种准备图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