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分頁調頁技術英文解釋翻譯、分頁調頁技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aging technique

分詞翻譯:

分頁的英語翻譯:

【計】 pagination

調的英語翻譯:

melody; mix; move; suit well; transfer
【計】 debugging mode

頁的英語翻譯:

leaf; page
【計】 P; page
【醫】 blade

技術的英語翻譯:

art; science; skill; technique; technology
【計】 switching technique; techno
【醫】 technic; technique
【經】 technique; technology

專業解析

分頁調頁技術是計算機系統中管理内存的核心機制,其核心思想是将物理内存和虛拟地址空間劃分為固定大小的塊(頁),并通過動态調度在内存和磁盤間移動這些頁,以支持比實際物理内存更大的虛拟地址空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與中英文術語對照

  1. 分頁 (Paging):将物理内存劃分為固定大小的頁幀 (Page Frame),同時将進程的虛拟地址空間劃分為相同大小的頁 (Page)。頁是虛拟内存管理的基本單位。其核心作用是建立虛拟頁到物理頁幀的映射關系。
  2. 調頁 (Page Replacement / Swapping):當進程訪問的虛拟頁不在物理内存(即發生缺頁異常 (Page Fault))時,操作系統需要從磁盤(通常是交換空間 Swap Space 或頁面文件 Page File)中将該頁調入内存。若物理内存已滿,則需根據特定頁面置換算法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選擇一個内存中的頁調出(寫回磁盤),騰出空間給新調入的頁。其核心作用是實現虛拟内存的按需加載和容量擴展。
  3. 頁表 (Page Table):每個進程獨有的數據結構,存儲其虛拟頁號到物理頁幀號的映射關系。現代系統常使用多級頁表(如 x86-64 的 4 級頁表)節省空間。
  4. 轉換後備緩沖器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TLB):用于緩存常用頁表項的硬件緩存,加速虛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過程。

二、工作原理與技術細節

  1. 地址轉換:
    • 當 CPU 執行指令訪問虛拟地址 (VA) 時,MMU (内存管理單元) 首先查詢 TLB。
    • 若 TLB 命中 (TLB Hit),則直接獲得物理地址 (PA)。
    • 若 TLB 未命中 (TLB Miss),MMU 需遍曆頁表查找映射。若頁表項有效且頁在内存中(有效位 Valid Bit 為 1),則将映射載入 TLB 并訪問物理内存。
    • 若頁不在内存中(頁表項無效或存在位 Present Bit 為 0),則觸發缺頁異常。
  2. 缺頁處理:
    • 操作系統挂起當前進程,接管 CPU。
    • 檢查訪問的虛拟地址是否合法(在進程地址空間内且有訪問權限)。
    • 若合法,操作系統分配一個空閑物理頁幀(若無空閑幀,則執行頁面置換算法選擇犧牲頁)。
    • 若犧牲頁被修改過(髒位 Dirty Bit 為 1),則需将其寫回磁盤。
    • 将所需頁從磁盤調入分配的頁幀。
    • 更新頁表項,設置有效位/存在位,建立新映射。
    • 刷新 TLB 相關條目。
    • 恢複進程執行,重新執行引發異常的指令。
  3. 頁面置換算法:決定犧牲哪個内存頁的算法,目标是降低缺頁率 (Page Fault Rate)。常見算法包括:
    • 最優置換 (OPT): 理論最優,需預知未來訪問。
    • 先進先出 (FIFO): 簡單,但可能淘汰常用頁(Belady 異常)。
    • 最近最少使用 (LRU): 基于局部性原理,效果好但實現開銷大(需硬件支持計數器或棧)。
    • 時鐘算法 (Clock / Second Chance): LRU 的近似,使用訪問位 Reference Bit 實現,開銷較小。
    • 工作集模型 (Working Set Model): 基于進程在一段時間内訪問的頁面集合來指導頁面置換策略。

三、關鍵優勢與應用

  1. 虛拟内存 (Virtual Memory):允許多個進程共享有限的物理内存,每個進程擁有獨立的、遠大于物理内存的虛拟地址空間,簡化編程并增強安全性(地址空間隔離)。
  2. 按需調頁 (Demand Paging):僅當進程實際訪問某頁時才将其調入内存,極大節省了物理内存空間,提高了内存利用率。
  3. 内存共享 (Memory Sharing):不同進程的頁表項可映射到同一物理頁幀(如共享庫代碼、進程間通信 IPC),減少冗餘拷貝。
  4. 寫時複制 (Copy-on-Write, COW):在 fork 等操作中,父子進程初始共享物理頁,僅當一方嘗試寫入時才複制該頁,提高效率。
  5. 内存映射文件 (Memory-Mapped Files):将文件内容直接映射到進程的虛拟地址空間,文件 I/O 通過内存訪問完成,簡化編程并可能提升性能。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操作系統經典教材: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 Greg Gagne 所著的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恐龍書) 對分頁、調頁、頁面置換算法有系統闡述。
  2. Intel 開發者手冊: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3A: System Programming Guide, Part 1 詳細描述了 x86/x64 架構的分頁機制(如 CR3 寄存器、頁表結構、TLB 管理)。
  3. Microsoft 文檔:Windows Internals 系列書籍及 Microsoft Learn 平台提供了 Windows 内存管理(如工作集管理、頁面文件配置)的權威說明。
  4. Linux 内核文檔:Linux 内核源碼中的文檔(如 Documentation/admin-guide/mm, Documentation/vm)詳細介紹了 Linux 的分頁實現、頁面回收(kswapd)、交換策略等。

注:實際鍊接需替換為相關書籍的官方出版社頁面、Intel/Microsoft/Linux 官網的對應文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分頁調頁技術是計算機領域中的一種數據處理和資源管理方法,主要分為應用層的數據分頁和系統層的内存分頁兩種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應用層分頁技術

主要用于處理大量數據展示與查詢優化,常見于數據庫和Web開發場景:

  1. 核心原理
    将數據集按固定大小分割為多個邏輯頁,用戶每次僅訪問特定頁的數據。例如數據庫分頁通過LIMITOFFSET參數實現每次僅查詢當前頁所需數據。

  2. 技術分類

    • 真分頁(數據庫分頁):每次請求僅從數據庫查詢當前頁數據,減少數據傳輸量(如SQL中使用LIMIT 10 OFFSET 20)。
    • 假分頁(客戶端分頁):一次性加載全部數據到前端,由JavaScript控制分頁顯示,適用于數據量較小的場景。
  3. 優勢與挑戰

    • 優勢:提升查詢效率、降低服務器負載、優化用戶體驗(如快速加載頁面)。
    • 挑戰:分頁邏輯可能增加系統複雜度,尤其是處理深層頁碼時的性能問題。

二、系統層分頁調頁技術

屬于操作系統内存管理機制,用于虛拟内存與物理内存的高效映射:

  1. 分頁機制
    将物理内存劃分為固定大小的頁(通常4KB或8KB),虛拟内存空間也按相同大小分頁,通過頁表實現地址映射。例如Linux内核通過分頁管理進程的虛拟内存空間。

  2. 調頁(頁面置換)
    當物理内存不足時,通過算法(如LRU、FIFO)将不常用的頁換出到磁盤,并調入所需新頁。這一過程稱為“調頁”,确保内存資源高效利用(需結合操作系統常識補充)。

三、典型應用場景對比

場景 應用層分頁 系統層分頁調頁
主要目的 數據分段展示與查詢優化 内存資源分配與進程隔離
實現方式 SQL分頁/前端分頁 硬件支持的分頁表與置換算法
數據量影響 適用于百萬級以下數據 應對TB級内存與存儲管理

分頁調頁技術通過分段管理數據或内存資源,在應用層和系統層分别解決了大數據量處理與資源高效分配的問題。實際開發中需根據數據規模選擇真分頁或假分頁,而系統級分頁則是操作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石。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