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hlocracy
mob; mobocracy; rioter
【法】 mob; mobsman; rabbel
political affair; politics; polity
【经】 government
暴民政治(英文:Mobocracy)是政治学术语,指一种由非理性、情绪化的群体暴力或多数人胁迫取代法治与理性程序的治理状态。其核心特征在于:
群体暴力主导
暴民政治的本质是“多数人的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即群体通过暴力、恐吓或无序行动强迫他人服从,破坏法律秩序与社会稳定。例如法国大革命后期的雅各宾派统治,民众暴力直接干预司法与行政,形成“街头审判”(参考:Alexis de Tocqueville, Democracy in America, Vol. I, Part II, Chapter 7)。
反制度性与非理性
区别于民主制度中程序化的民意表达,暴民政治依赖情绪煽动与即时性暴力,缺乏制度约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批判此类体制为“无政府状态”,认为其易被煽动家操控(参考:Plato, The Republic, Book VIII)。
英文词源与政治学定义
英文术语“Mobocracy”由“mob”(暴民)与“-cracy”(统治)复合而成,首次见于18世纪英国政治文献,强调“暴民统治对宪政的威胁”(参考:James Madison, Federalist Papers No. 10)。现代政治学将其定义为“以群体暴力取代代议制民主的失序状态”(参考:Robert Dahl, On Democracy, Chapter 10)。
与民主的本质区别
暴民政治常被误认为“直接民主”,实则截然相反:民主依赖法定程序与权利保障,而暴民政治消解规则,以群体意志凌驾个体权利。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曾警示:“民众的反复无常是自由最危险的敌人”(参考:Alexander Hamilton, Federalist Papers No. 78)。
权威来源:
- Tocqueville, A. (1835). Democracy in America. J. & H. G. Langley.
- Plato. (c. 380 BCE). The Republic. Translated by B. Jowett.
- Madison, J. (1787). Federalist No. 10. Independent Journal.
- Dahl, R. A. (1998). On Democracy. Yale University Press.
- Hamilton, A. (1788). Federalist No. 78. Independent Journal.
“暴民政治”是一个结合“暴民”与“政治”的复合概念,需结合两者的含义进行解释:
核心定义
“暴民”指参与暴力、破坏社会秩序的群体,而“暴民政治”通常指以非理性、暴力或胁迫手段干预政治进程的群体行为,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政权颠覆(提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反衬其破坏性)。
与“暴政”的区别
特征与后果
现代语境
当代多用于批判以暴力手段干预民主进程的行为,如极端示威、网络暴力干预决策等,强调其反民主性质(需结合历史概念与现代社会现象分析,搜索内容未直接提及)。
建议进一步查阅政治学文献,了解“暴民政治”(mobocracy)的演变与具体案例。
白种的苄乙胺青霉素G仓库管理员垂宜馈给纯共有制等离子溅射反乳化剂翻转术分片协议高倍镜根据具体情况工人阶级的圭耳帕氏疗法国泰产物保险公司腱折迭术角沟极化插座静脉尿路造影术萌芽破产通知书求最小树算法色谱扩散项筛骨切迹视频检波实体镜检查水轮机之效率四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