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antiknock quality
quakeproof; shockproof;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earthquake
【化】 shock-resistance
grade; official rank in feudal times
防震品级(Seismic Grade)是建筑与工程领域用于衡量结构物抗震性能的技术指标,其核心含义为建筑物或基础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等级划分。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防震品级通过结构设计参数、材料强度及抗震构造措施综合确定,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
该术语在国际标准中对应“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抗震性能等级),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在《ASCE/SEI 7-22》中将其细化为五级,包括“Operational”“Immediate Occupancy”等分级,强调功能可维持性与生命安全双重目标。日本《建筑基准法》则采用“耐震等级”概念,通过层间位移角限值量化抗震能力。
权威文献显示,防震品级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建筑用途(如医院、学校等生命线工程)、社会功能重要性三大要素。例如医院通常要求达到乙级(重点设防)以上标准,以确保震后应急医疗功能持续。该指标已成为全球地震工程领域通用术语,世界银行《抗震建筑指南》特别强调其在灾前预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防震品级”(即抗震等级)的详细解释如下:
抗震等级是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结构类型、地震烈度及高度等因素划分的防震能力等级,用于指导抗震设计。该等级由国家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明确要求。
国内主要采用一至四级划分:
部分规范中可能用A、B、C、D级表示,与国际标准接轨,但国内设计实践中仍以一至四级为主。
若需具体项目抗震等级判定,建议咨询专业机构或查阅GB 50011规范原文。
不兼容问题布枯酏采木属财政监查插接接触电缆终端法罚球区费尔米能阶封闭字符串讽刺作家过程之化学果聚糖蔗糖酶海上捕获合伙文契寰椎前弓回火碳鉴定证人考古化学宽带数据蜡样变性陆地桥运输慢性骨炎全自动处理热重量分析色谱方法上肢截瘫噬木糖杆菌水检眼镜检查调整后的资金运用表瞳孔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