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塞利乌斯电泳池英文解释翻译、蒂塞利乌斯电泳池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Tiselius cell
分词翻译:
蒂的英语翻译:
【医】 pedicel; pedicle; pediculus; peduncle; pedunculus; stalk
塞的英语翻译: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fill in; stopper; stuff; tuck
【医】 tampon
利的英语翻译: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乌的英语翻译:
black; crow; dark
斯的英语翻译:
this
【化】 geepound
电泳的英语翻译:
electrophoresis
【化】 electrophoresis; ionophoresis
【医】 electrophoresis
池的英语翻译:
billabong; lake; pool; sump
【化】 cell
【医】 cistern; cisterna; cisternae; pool; tank
专业解析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Tiselius Electrophoresis Cell),是以瑞典生物化学家阿尔内·蒂塞利乌斯(Arne Tiselius)的名字命名的经典电泳装置。它是现代电泳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设备,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溶液中带电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汉英对照与核心定义:
- 中文: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 / 蒂塞利乌斯电泳槽
- 英文: Tiselius Electrophoresis Cell / Tiselius Apparatus
- 核心含义: 这是一种用于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的U型玻璃管装置。它允许在电场作用下,直接观察和测量溶液中不同带电粒子(特别是蛋白质)因迁移率不同而形成的移动界面,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详细解释(工作原理与特点):
-
结构与组成: 该装置的核心是一个U形玻璃管,通常水平放置。U形管的两臂连接着电极室(通常装有铂电极)。整个装置被浸没在恒温(接近0°C)的水浴中,以最小化因电流产生的热对流对分离的干扰。样品溶液通常置于U形管底部。
-
移动界面电泳原理:
- 当在U形管两端施加直流电场时,溶液中带正电荷的分子(阳离子)会向阴极(负极)迁移,带负电荷的分子(阴离子)会向阳极(正电)迁移。
- 由于不同分子(如不同蛋白质)所带净电荷、大小和形状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电泳迁移率)也不同。
- 这种速度差异导致在原始样品溶液与缓冲液之间形成移动的界面。迁移率最大的组分形成最前面的界面,迁移率较小的组分紧随其后。
-
观测与分析:
- 界面的移动可以通过纹影法(schlieren method)或干涉法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这些光学方法能够检测溶液折射率的微小变化,而折射率的变化正好发生在不同组分的界面处。
- 通过测量界面的移动距离和速度,可以计算出各组分的电泳迁移率。迁移率是表征特定分子在特定条件下(缓冲液pH、离子强度、温度)电泳行为的关键参数。
- 通过分析界面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推断样品中组分的数量、相对浓度以及纯度。
历史意义与重要性:
-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在1930年代改进了早期的电泳装置,设计并应用了这种U型池结合精密光学检测的系统。
- 利用这套装置,蒂塞利乌斯成功分离并鉴定了血清蛋白的主要成分(白蛋白, α-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这是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 这项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化学和免疫化学的发展,并为蒂塞利乌斯赢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是区带电泳(如凝胶电泳)发展之前最重要的电泳技术,为后续所有电泳方法奠定了基础。
现代应用与局限性:
- 应用: 虽然现代实验室中,更简便、分辨率更高的凝胶电泳(如SDS-PAGE)和毛细管电泳已取代蒂塞利乌斯池成为主流,但移动界面电泳原理在基础研究和某些特定分析(如精确测定迁移率)中仍有其价值。
- 局限性: 该技术操作复杂,需要昂贵的精密光学设备,难以完全分离组分(只能看到界面而非离散条带),且样品需求量相对较大。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是一种基于移动界面电泳原理的经典分析仪器,利用U型管结构和光学检测系统,通过观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迁移形成的界面来分离和表征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它是电泳技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设备,由诺贝尔奖得主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发明并用于开创性的血清蛋白研究,对现代生物化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参考:
- Nobel Prize Outreach AB. (2024). Arne Tiselius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48/tiselius/biographical/ (描述蒂塞利乌斯获奖工作及电泳贡献)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ffice of NIH History. The Tiselius Apparatus and the Birth of Electrophoresis. https://history.nih.gov/display/history/Tiselius+Apparatus (介绍装置原理、历史意义及在NIH的应用)
- Berg, J. M., Tymoczko, J. L., Gatto, G. J., & Stryer, L. (2019). Biochemistry (9th ed.). W. H. Freeman. (标准生物化学教材,简述移动界面电泳原理及蒂塞利乌斯贡献)
网络扩展解释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Tiselius电泳池)是瑞典科学家阿尔内·蒂塞利乌斯(Arne Tiselius)于1937年设计的一种电泳装置,用于分离带电粒子(如蛋白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背景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是早期电泳技术的核心设备,通过电场作用分离带电粒子。其名称来源于发明者蒂塞利乌斯,他因此项研究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2.结构与原理
- 结构:由U型玻璃管构成,两端连接电极,内部填充缓冲液。样品置于电泳池中部,形成初始界面。
- 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迁移率差异),导致分离。迁移率公式为:
$$
mu = frac{v}{E}
$$
其中$mu$为迁移率,$v$为粒子移动速度,$E$为电场强度。
3.关键特点
- 移动界面电泳:仅第一个区带界面清晰,后续区带可能重叠(适用于初步分离)。
- 应用:首次成功分离马血清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开创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
4.意义与局限
- 意义:为现代电泳技术(如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奠定基础,推动蛋白质化学研究。
- 局限:分辨率较低,需依赖光学系统检测界面变化。
蒂塞利乌斯电泳池通过电场驱动带电粒子迁移实现分离,是电泳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设计思想仍影响当代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变址部分餐后的低档次乙炔肥胖指数非调期波工业市场锅炉防垢剂合并收益表喙肱韧带晶状体基板集体交易继续经营假定可见无线电范围空格保持离体硫氰酸锂龙脑酸氯锡酸铷摩尔电导率普通条件浅溃疡曲面坐标轫磁如若收费法属性存取酞谷酰亚胺天然同位素碳铁焦比位移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