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ionospheric scatter
ionosphere
【化】 ionized layer; ionosphere
scatter; scattering
【计】 scattering
【化】 scatter; scattering
【医】 radiation scattered; scatter; scattering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医】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电离层散射器(Ionospheric Scatter)是一种利用地球电离层中的不规则结构对无线电波进行前向散射,从而实现超视距通信的技术或设备。其核心原理与特点如下:
汉英对照
工作机理
发射信号以一定仰角射向电离层(F层为主),在不规则体作用下发生前向散射,使部分能量到达远超出视距的接收点(距离可达1000–2000 km)。
公式表达:散射损耗 ( L ) 与距离 ( d ) 的关系近似为:
$$ L propto d^{n} quad (n approx 3.5–4) $$
优势
局限性
国际电信联盟(ITU)
《无线电规则》定义电离层散射为“非定向传播”,频段分配参见ITU-R V.431建议书。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电离层传播模型手册》详述散射信道统计特性(如多普勒展宽、时延分布)。
学术文献
Davies, K. (1990). Ionospheric Radio. IET Press. (经典教材,第9章解析散射机制)
随着卫星通信普及,电离层散射已逐步退出主流应用,但仍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如监测电离层湍流)。当前研究聚焦于信道建模优化与低功耗设计,以适配物联网(IoT)场景需求。
电离层散射器是一种利用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散射效应实现超视距通信的装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原理
电离层散射器通过向85-100 km高度的电离层发射电磁波,利用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如D、E、F层的分界处)对电磁波产生散射,使信号反射到超视距的远端接收点。这种散射具有多向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显著衰减。
技术特点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军事通信、偏远地区应急通信等场景,尤其在卫星通信不可用或成本过高时,可作为替代方案。
与电离层分层的关系
电离层按电子密度分为D层(60-90 km)、E层(90-140 km)、F层(140-1000 km)。F层的电子密度最高,是实现长距离散射通信的主要区域。
注:相关内容可参考通信百科和科普中国网的详细说明。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摆布波耳丁不切实的触点装置防喘振排气封港令符号编辑程序工作案例黑夜荷兰琥珀玻璃互调失真交换零件激发器直流发电机继电器块状态连接群连续侵犯硫代丙酸酯派任的屏极按键茜球状红结症绕路商店区射线间的使用带宽私权的损伤处痛万能钥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