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odine solubiization method
iodine
【化】 iodonium
【医】 I; iodine; iodum
add; append; increase; plus; tot; tote
【医】 add; adde; addition; admov.
dissolve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碘加溶法(Iodine Solubilization Method)是一种化学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该方法基于碘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溶解度的变化特性: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碘难溶于水;当浓度达到或超过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碘分子被包裹在胶束疏水内核中,导致溶液颜色由棕黄变为紫红或蓝色,通过观察颜色突变点即可确定CMC值。
颜色指示机制
碘(I₂)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呈淡黄色。当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后,碘被增溶于胶束的疏水区域,形成碘-胶束复合物,颜色转变为红紫色(如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结合)或蓝色(与淀粉结合),该现象称为“碘加溶效应”。
实验操作流程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
碘加溶法 | Iodine Solubilization Method |
临界胶束浓度 |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
胶束 | Micelle |
增溶作用 | Solubilization |
颜色突变点 | Color Transition Point |
详细阐述碘加溶法的原理及在CMC测定中的实践应用,强调其作为经典定性方法的可靠性。来源:ISBN 978-7-122-15211-3。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碘加溶法列为表面活性剂CMC测定的标准方法之一,指出其适用于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源: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Vol. 73, pp. 937-970 (2001)。
收录碘加溶法作为胶束性质研究的常用技术,描述其操作规范与误差控制要点。来源:ISBN 978-7-03-053234-5。
该方法因操作简便、成本低,仍被广泛用于教学及工业质量控制中,但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精确验证。
碘加溶法(iodine solubilization method)是化学领域中用于提高碘溶解度的技术方法,常见于实验室或工业场景。根据搜索结果分析,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变溶剂体系,使原本难溶于水的碘形成稳定溶液。
主要特点:
需注意:具体操作参数和试剂配比需参考专业文献,因搜索结果提供的信息较为基础,建议通过《无机化学实验手册》或药剂学教材获取更系统的实验方案。
安全条例本罗伊特氏人格类型试验苯佐那酯比彻姆氏丸必需品财产的继承打碎反硝化作用发射电位赫德耳森氏试验活动框架甲玫红素交感性视网膜炎可触知音空气气压计两段退火理财及管理成本麦-奥二氏学说麦克莫恩氏试验慢性冻疮上皮样体商业契约舌下神经核琐碎的特农氏膜添上童样幻想铜抑制剂完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