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英文解释翻译、白炽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incandescent lamp
相关词条:
1.incandescentlamp 2.filamentlamp 3.incandescentburner
例句:
- 灯泡白炽灯或其玻璃外罩
An incandescent lamp or its glass housing.
分词翻译:
白的英语翻译:
clear; free of charge; in vain; pure; white; whiteness
【化】 leuco-; leuko-
【医】 albo-; leuco-; leuk-; leuko-
炽的英语翻译:
ablaze; flaming
灯的英语翻译:
lamp; light
【化】 burner
【医】 burner; lamp
专业解析
白炽灯(英文:Incandescent Lamp)是一种通过电流加热灯丝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的电光源。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工作原理
白炽灯利用电流通过钨丝产生高温(约2500°C),使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发出可见光。其英文术语 "Incandescent" 源自拉丁语 "incandescere"(意为“加热至白炽”),精准描述发光原理。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白炽灯的光效约为10-15流明/瓦,光谱连续且显色指数接近100(自然光标准)。
二、核心结构特征
- 灯丝(Filament)
采用螺旋状钨丝(熔点3400°C),通过惰性气体(氮、氩)防止氧化。早期碳丝已被淘汰,现代钨丝技术由美国通用电气1906年专利优化(专利号US 1,025,631)。
- 玻壳(Bulb)
硬质玻璃制成,充气设计可抑制钨丝蒸发。磨砂玻壳通过氢氟酸蚀刻实现柔光效果。
- 灯头(Base)
国际标准规格如E27(欧洲)、E26(北美)确保兼容性,通过螺口或卡口通电。
三、技术演进与局限
- 发明历程:1879年爱迪生改良碳丝灯泡(专利号US 223,898),但匈牙利发明家约瑟夫·斯旺同年独立开发类似技术。
- 能效缺陷:约95%电能转化为热能,欧盟2009年起逐步淘汰(指令EC 244/2009)。
- 替代技术:LED灯具光效达100流明/瓦以上,促使其在全球范围退市(国际能源署报告,2016)。
四、专业术语对照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技术释义 |
白炽状态 |
Incandescence |
物体受热发光现象 |
光效 |
Luminous Efficacy |
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 |
显色指数 |
Color Rendering Index |
光源还原物体真实颜色的能力 |
权威参考来源:
- IEEE标准术语库(IEEE Std 100-2021)
-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第三版)
-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数据库
- 英国科学博物馆技术档案(Science Museum Group)
网络扩展解释
白炽灯是一种通过电流加热灯丝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的电光源。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详细解释:
1.基本结构
- 灯丝:通常由耐高温的钨丝制成(熔点约3422°C),绕成螺旋状以增加电阻。
- 玻璃泡壳:内部抽真空或填充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防止灯丝高温氧化。
2.工作原理
电流通过灯丝时,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灯丝温度升高至约2500-3000°C,达到白炽状态后发出可见光。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其光谱连续,但大部分能量以红外线(热能)形式散失,仅约5%-10%转化为可见光,因此发光效率低(约12-18流明/瓦)。
3.历史与发展
- 1879年爱迪生改良碳丝白炽灯,成为现代电灯雏形。
- 1910年引入钨丝,显著提升寿命和效率。
- 20世纪后期因能效问题逐步被节能灯、LED取代。
4.优缺点
- 优点:光线柔和(色温约2700K)、显色性高(接近100)、成本低。
- 缺点:能耗高、寿命短(约1000小时)、发热量大。
5.现状
全球多国已禁售(如欧盟2009年、中国2011年起逐步淘汰),目前主要用于特殊装饰或特定工业场景。替代技术如LED灯效率可达80-100流明/瓦,寿命超25000小时。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变性指数鼻用喷雾器单向轴承法律的误用放射吸收性福星高照干态干燥剂脱水作用高频干燥根光电留声机拾音器广义矩阵法禾谷植物会厌的交变通量经济集团绝对全损桔红联机工作力振荡麦斯纳氏小体民族同化胚周层丘疹样的气压公式升华热死锁条件停止向量外偏的违法的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