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usion of porcelain
porcelain
【醫】 porcelain
flux; fuse; melt; melt down
【計】 fusing
【化】 fusion; melting
【醫】 fuse; fusion; fusional; lyse; lysis; lyso-; lyze
"瓷熔化"是陶瓷材料科學領域的重要工藝概念,指瓷器原料在高溫下達到玻璃化轉變點的物理化學過程。根據《漢英綜合大辭典》(第三版)第482頁定義,該術語對應英文"porcelain vitrification",特指高嶺土、長石、石英等成分在1,280-1,400℃高溫環境中的相變反應。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2021年研究報告指出,該過程包含三個關鍵階段:① 熔劑礦物(如鉀長石)在1,050℃開始形成玻璃相;② 遊離石英于1,200℃轉化為方石英;③ 莫來石晶體網絡在1,350℃完全形成,實現坯體緻密化。這種相變使瓷器獲得<2%的吸水率,達到國際ASTM C242-15标準定義的"完全玻化"狀态。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先進陶瓷制備技術》教材強調,熔融溫度與Al₂O₃/SiO₂比值直接相關。當Al₂O₃含量提升至45%時,熔融溫度可升高至1,680℃,這解釋了硬質瓷與軟質瓷的工藝差異。該現象符合Arrhenius方程描述的粘度-溫度關系: $$ eta = A cdot e^{frac{E}{RT}} $$ 其中η為熔體粘度,E為活化能,R為氣體常數。
“瓷熔化”指瓷器在高溫下從固态轉變為液态的物理過程,屬于材料相變現象。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網頁和,熔化是物質吸熱後從固态變為液态的過程。瓷(porcelain)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其熔化需在特定高溫下實現,例如傳統陶瓷燒制溫度可達1200-1400℃。
科學特性
應用領域
網頁提到該詞可能用于醫學領域(如牙科陶瓷修複體的加工),工業中則涉及陶瓷釉料熔融、窯爐燒制等場景。例如古代青花瓷釉料在窯内熔化後形成玻璃質表面。
相關術語
英語可譯為fusion of porcelain或melting of porcelain,具體語境中也可能用vitrification(玻璃化)描述陶瓷燒結過程。
瓷熔化是高溫引發的物理變化過程,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材料成分與工藝控制溫度,避免過度熔融導緻變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