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八哥儿英文解释翻译、八哥儿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myna

分词翻译:

八哥的英语翻译:

myna

儿的英语翻译:

child; son

专业解析

"八哥儿"是汉语中对特定鸟类的俗称,其标准英文对应词为"myna bird"或"crested myna"。根据《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九卷记载,该物种学名为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属雀形目椋鸟科。主要特征包括:

  1. 形态识别:体长约26厘米,黑色羽毛泛紫色金属光泽,前额具独特羽冠,喙基裸露部分呈橙红色(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18)
  2. 发声特征:具有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鸣管肌肉发达可发出复杂音节,《鸟类行为学》研究指出其发声器官含5组特殊肌群(Smithsonian鸟类研究中心,2022)
  3. 文化象征:明清文献《燕京岁时记》载其"善仿人言,多蓄为玩",清代宫廷绘画中常见其笼养形象(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数据库)
  4. 生态分布:主要栖息于中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但2023年监测显示城市种群数量下降12%(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

网络扩展解释

“八哥儿”是对鸟类“八哥”的口语化称呼,通常指这种鸟的幼鸟或带有亲昵意味的表述。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属于雀形目椋鸟科,全身羽毛黑色,头部有簇状羽冠,喙和足呈黄色。其显著特征是双翅有白色斑纹,飞行时呈“八”字形,因此得名。

  2. 名称由来

    • 避讳说:南唐后主李煜名讳“煜”,因“鸜鹆”(qú yù)的“鹆”与“煜”同音,故改称“八哥”或“八八儿”。
    • 形态说:翅膀白斑在飞行时形成“八”字,直接关联名称。
  3. 学名与别称
    八哥的学名为“鸜鹆”(qú yù),古称“鸲鹆”。因其善鸣且能模仿人语,民间也俗称“八哥儿”。

  4. 特征与习性

    • 外形:体长约25厘米,羽毛黑亮带绿色光泽,头部羽冠细长如柳叶。
    • 能力:经训练可模仿人类简单语言,鸣声婉转,是著名笼养鸟。
    • 食性:以昆虫、植物种子为食,对农业有益。
  5. 文化意义
    八哥因学舌特性常被用于比喻机械模仿的行为(如“鸲鹆学舌”),历史上多作为宠物饲养,相关记载可见于《聊斋志异》等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八哥的训练方法或文化典故,可参考《负暄杂录》《考工记》等古籍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卡纸部分脱位叉式电池车持续不断的翠雀色素当前行指示字弹性软骨电传真第三臼齿低凸面的杜莱伊尔馏分油碱洗电沉降法二单元组放线菌块番泻树分量域妇女团体附属物属于主物狗牙百合属焊接的超声检验棘鱼聚丁内酰胺纤维满足眠砜甲烷摩里尔图判定功能氰金酸铵乳分支杆菌三螺杆式泵守听区域同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