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ulmoogra
【医】 Gynocardia odorata;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
semen chaulmoograe; semen hydnocarpi
paint; fat; grease; oil
【化】 oil
【医】 elaeo-; eleo-; oil; Ol; olea; oleo-; oleum
大风子油(英文:Chaulmoogra Oil)是一种从大风子科植物(如大风子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或同属植物)的种子中提取的脂肪油。在传统医学和现代药学中具有特定应用价值,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大风子油呈黄色至棕黄色半固体脂肪状,具特殊气味。其原料大风子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种子经压榨或溶剂萃取法制得油脂。英文术语Chaulmoogra Oil 源于印度梵语名称,国际通用名为 Oleum Chaulmoograe。
传统应用
在中医典籍中记载其性热、味辛,有毒,归肝、脾经。传统用于治疗麻风、梅毒、疥癣等皮肤病,常外敷或配制药剂。
英文释义:Historically used in Ayurvedic and Chinese medicine for leprosy and skin infections.
现代药理
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风子酸(Chaulmoogric acid)、副大风子酸(Hydnocarpic acid)等环戊烯脂肪酸,具有抗分枝杆菌作用,曾为20世纪初治疗麻风病的重要药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明确收录大风子油标准,规定其性状、理化指标及检测方法。
→ 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
详述大风子油的制备工艺及毒性控制要求,强调需炮制减毒后使用。
→ 来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ubMed学术文献
研究证实大风子酸衍生物对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8)。
→ 来源:PubMed ID: 29427622
大风子油具毒性,内服可致呕吐、溶血,现代临床已较少使用,由合成药物替代。外用需遵医嘱,避免接触黏膜。
大风子油是一种从中药大风子的种仁中提取的油剂,其详细解释如下:
大风子油来源于大风子科植物海南大风子或大风子的干燥成熟种仁,通过冷压法制取。常温下呈黄色或黄棕色脂肪油,20℃以下凝结为类白色软块,相对密度为0.940-0.960(25℃),气味微弱,味微辛烈。
性味辛、热,归肝、肾、脾经,具有毒性。内服可能引起呕吐、视力损伤等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
大风子油是传统中药中的外用良药,尤其对顽固性皮肤病有独特疗效,但因其毒性需严格遵循用法用量。如需内服,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更多信息可参考《本草纲目》及相关中医药典籍。
半价出售贝果尼埃氏疗法比色标差压计程序复杂性量度浮动利率存单付款后交货公司内部比较公用状态光电子的骨壶腹骇黄花夹竹桃次苷A碱融解接地绝缘解酸剂浸渍锅链锁反应器离模膨胀密码机木醋酸偶生的平装型桑托里尼氏裂闪长岩射频漂移识别装置十四烷基硫醇同形接合网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