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ternal electrogravimetry; internal electrolysis
inner; inside; within
【医】 end-; endo-; ento-; in-; intra-
electroanalysis; electrolysis
【化】 electrolysis
【医】 electrolysis; electrolyze; galvanolysis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内电解法(Internal Electrolysis),在环境工程领域特指微电解法(Micro-electrolysis),是一种基于原电池原理的废水处理技术。其核心是通过铁-碳填料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无数微观原电池,利用电化学作用降解污染物。
原电池反应
铁(阳极)与碳(阴极)在废水中形成电势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阳极(Fe):$ce{Fe -> Fe^{2+} + 2e^{-}}$
阴极(C):$ce{2H^{+} + 2e^{-} -> H2}$(酸性条件)
或 $ce{O2 + 2H2O + 4e^{-} -> 4OH^{-}}$(有氧条件)
污染物降解机制
参数 | 典型范围 | 作用 |
---|---|---|
铁碳比 | 1:1 ~ 3:1 | 影响原电池数量与反应效率 |
pH值 | 2~4(酸性) | 促进铁溶解释放电子 |
反应时间 | 30~120分钟 | 决定污染物降解程度 |
适用于染料、制药、农药废水中的苯系物、硝基化合物等。
通过还原沉淀有效去除 Cr、Cu、Zn 等重金属离子。
提高废水可生化性(BOD₅/COD 比值提升 30%~70%)。
研究证实铁碳微电解对硝基苯去除率达 92%(pH=3,反应 60 分钟)[来源: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8]。
推荐微电解法作为有毒工业废水预处理工艺[来源:EPA Wastewater Technology Fact Sheet]。
规范铁碳填料粒径(2~5mm)及填充密度(30%~50%)[来源:GB/T 31329-2014]。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链接,引用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及标准编号,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如CNKI、Elsevier)检索原文。
内电解法(又称微电解法、铁碳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电池原理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金属与碳等材料在废水中形成微电池,结合氧化还原、絮凝、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以下是其核心要点解析:
原电池反应
以铁屑和碳颗粒为电极材料,在电解质(废水)中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铁作为阳极被氧化($text{Fe} rightarrow text{Fe}^{2+} + 2e^-$),碳作为阴极促进还原反应(如$text{H}^+ + e^- rightarrow [text{H}]$)。
污染物去除机制
内电解法常作为预处理工艺,后续可结合中和沉淀、生物处理等步骤。例如,处理含铬废水时,先通过铁碳微电解将毒性强的Cr(VI)还原为Cr(III),再调节pH生成Cr(OH)₃沉淀。
如需具体工艺参数或案例,可参考权威文献(如、4、9的学术资料)。
安伯来特剥夺公民权苯并-γ-吡喃酮播送垂直正文方向丛的肺外性咳格式指令公共的回流量胶束水化作用基本存量法借用劳工晶体五极管勒文伯格氏细球菌离萼的迷行神经节平炉炼钢嵌齿螺丝攻前月状小叶起门机软化芽胞杆菌乳糜的三甲铵离子四卤化乙炔随机的停用文件同步遥控脱机数据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