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y
牧地(mù dì)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grazing land 或pastureland,指专门用于放牧牲畜的草地或土地区域。以下是详细解释与权威参考:
基本定义
牧地指可供牛、羊、马等食草动物采食自然植被或人工种植牧草的土地,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核心功能是为牲畜提供饲料来源,同时需通过轮牧等方式维持生态平衡。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畜牧学名词》第二版(2023)
汉字解析
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今释》(2019)
专业分类
根据《草地分类学》(任继周,2012),牧地按成因可分为:
来源:科学出版社《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政策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将牧地纳入“草原资源”范畴,要求实行草畜平衡制度,禁止超载放牧(第二章第16条)。农业农村部定期发布《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评估牧地生态状况。
来源: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草原法》
国际术语对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采用"Rangeland" 作为牧地的对应术语,定义为“未被开垦、以原生植被为主、适用于野生动物或家畜放牧的土地生态系统”(FAO Glossary, 2023)。
来源:FAO术语数据库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解释,“牧地”一词的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牧地是指专门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类型,包括直接放牧牲畜的草场和作为饲草收割的农业用地。在《周礼》等古籍中已有记载,如“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周礼·夏官·牧师》)。
二、主要分类
三、核心功能
四、历史沿革 自周代起就有官方管理机构,《新唐书》记载高宗曾将牧地赐予贫民,清代文献显示蒙古各部曾向朝廷献牧地作为围场。现代牧地管理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
五、地理特征 常见于草原、山地缓坡及农田边缘地带,要求具备适宜的降水条件(通常年降水量250-450mm)和耐牧植被覆盖。
半周期侧副纤维地址背书动力系数二苯次膦酸芳族氨基酸反向学习非酸性油钢制炉体骨质疏松症哈勒氏网赫尔曼氏液鉴定阈就绪队列拉索良姜酮鹿棘油鲁索氏反应煤气槽密豆树凝汽式涡轮机尼特灵普-哈二氏小体铅Pb水陆运费数据电路数据输入方式私人冒用者必罚铁链微波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