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magic acid
demon; evil; magic; monster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医】 acidum
魔酸(Magic Acid)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详解
魔酸(Magic Acid)是一个化学专有名词,指代一类具有极强酸性的超强酸体系,其酸性远超传统无机酸(如硫酸、硝酸)。其名称源于其“魔法般”的质子化能力,可活化通常难以反应的化合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魔酸通常由氟磺酸(HSO₃F)与五氟化锑(SbF₅)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化学式可表示为 (ce{HSO3F cdot SbF5})。该混合物通过路易斯酸(SbF₅)与布朗斯特酸(HSO₃F)协同作用,产生超强酸性。
魔酸的哈米特酸度函数(H₀)可达 -25 至 -27,远高于纯硫酸(H₀ = -12)。其酸性强度相当于浓硫酸的 (10^{19}) 倍,可质子化烷烃、甲烷等惰性物质。
1966年,化学家乔治·奥拉(George Olah)在研究正碳离子时,发现该酸能将蜡烛(石蜡烃)质子化并溶解,因其“不可思议”的反应性得名“魔酸”。
作为催化剂,魔酸可促进烃类的异构化和烷基化反应,提高汽油辛烷值。例如,在炼油中转化直链烷烃为支链烷烃。
用于稳定高活性中间体(如正碳离子),推动有机反应机理研究,为合成新材料(如超强酸离子液体)提供基础。
可质子化稀有气体(如氙)、二氧化碳等,拓展了惰性物质的化学行为研究。
《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科学出版社)将“Magic Acid”明确译为“魔酸”,定义其为“氟磺酸和五氟化锑的混合物,一种超强酸”。
乔治·奥拉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首次报道魔酸的制备与性质(DOI: 10.1021/ja00968a055)。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rancis A. Carey)详述魔酸在正碳离子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魔酸具有强腐蚀性、强吸水性,遇水剧烈反应。需在干燥惰性气氛(如氩气)中密封保存,操作时须穿戴防腐蚀装备。
注:以上内容综合化学权威词典、经典文献及教材定义,确保术语解释的准确性与学术严谨性。
魔酸(Magic Acid)是一种超强酸,由五氟化锑(SbF₅)和氟磺酸(HSO₃F)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以下是其核心特性及科学意义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制备或具体反应机制,可参考化学专业文献或权威数据库(如、6、10)。
巴豆氨北伐成为溃疡磁心平面存款经纪人二碘荧光素福托因红癣放线菌化脓性脉络膜炎基本证据紧张症的激越裂纹片慢性顽固性的毛地黄皂苷磨面革纳秒脉冲发生器欧洲市场排灌汽水分离器权宜措施燃料的掺合熔炼成分不合格乳酸盐林格氏溶液设计常数兽槛性麻痹外阴溃疡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