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温度英文解释翻译、模压温度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molding temperature
分词翻译:
模压的英语翻译:
【计】 stamping
【化】 molding
温度的英语翻译:
temperature
【化】 temperature
【医】 T; temperature
专业解析
模压温度 (Molding Temperature) 在塑料、橡胶或复合材料加工领域,指在模压成型 (Compression Molding) 工艺过程中,模具 (Mold) 本身需要达到并维持的特定温度范围。它是模压工艺的关键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材料的流动性、固化(交联)反应速率、最终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尺寸精度以及外观质量。
其核心含义和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材料熔融与流动: 对于热塑性塑料或未硫化的橡胶混炼胶,模压温度必须足够高,以使材料软化、熔融,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这使得材料能够在施加的压力下充满整个模具型腔,精确复制模具的形状和细节。温度过低会导致材料流动性差,充模不满,产生缺料、冷料痕等缺陷;温度过高则可能引起材料降解、焦烧(橡胶过早硫化)或产生过多的挥发物。
- 控制固化/硫化反应: 对于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橡胶,模压温度是触发并控制其固化(交联)反应的主要因素。温度必须达到并保持在材料特定的固化/硫化温度范围内,以确保交联反应充分、均匀地进行。温度过低会导致固化/硫化不完全,产品强度低、耐热性差、易变形;温度过高则可能使反应过快、失控,导致产品烧焦、起泡或内部应力过大。
- 优化产品性能与外观: 合适的模压温度有助于获得最佳的分子取向、结晶度(对部分热塑性塑料而言)和交联密度(对热固性材料)。这直接决定了最终制品的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硬度、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关键性能。同时,温度也影响产品表面的光洁度,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表面粗糙、光泽度差;温度过高则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或降解。
- 与压力、时间的协同作用: 模压温度并非独立存在,它必须与模压压力 (Molding Pressure) 和模压时间 (Curing Time / Molding Time) 精确配合。三者共同构成了模压工艺的核心参数体系。温度决定了材料的状态和反应速率,压力确保材料流动和压实,时间则保证反应充分完成。三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配方、制品形状和厚度进行优化设定。
典型温度范围示例(仅供参考,具体需依据材料规格):
- 热塑性塑料 (Thermoplastics): 通常介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或熔点 (Tm) 以上,具体范围如 ABS: 200-250°C, PP: 180-220°C, Nylon: 260-300°C。
- 热固性塑料 (Thermosets): 如 酚醛树脂 (Phenolic): 150-190°C, 环氧树脂 (Epoxy): 120-180°C, 不饱和聚酯 (Unsaturated Polyester): 130-160°C。
- 橡胶 (Rubber): 硫化温度通常在 140-180°C 之间,具体取决于胶种和硫化体系。
权威参考来源建议:
- 材料供应商技术数据表 (TDS): 获取特定材料牌号推荐的模压温度范围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来源。例如,查看杜邦 (DuPont)、巴斯夫 (BASF)、埃克森美孚化工 (ExxonMobil Chemical) 等公司提供的材料技术文档。
- 行业标准与手册:
-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ASTM International) 发布的相关测试标准(如 ASTM D647)和指南。
- 塑料工程师协会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SPE) 出版的工艺手册和指南。
- 《塑料模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橡胶工业手册》等专业书籍。
- 学术研究与期刊: 发表在《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等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常包含详细的工艺参数研究。
模压温度是模压成型工艺中精确控制模具热状态的关键工艺参数,其核心作用是确保材料充分熔融流动、精确充模,并有效触发和控制热固性材料/橡胶的固化/硫化反应,最终获得具有预期性能、尺寸和外观的高质量制品。其设定必须严格依据材料特性,并与压力、时间参数协同优化。
网络扩展解释
模压温度是模压成型工艺中的核心参数,指成型过程中规定的模具温度。以下从定义、作用机理、材料差异及控制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一、定义与基本特性
模压温度特指模具在成型时被设定的温度()。需注意模具温度并不完全等同于模腔内物料的实际温度。例如热固性塑料固化时会释放热量,导致中心区域温度可能高于模具设定温度()。
二、材料类型差异
-
热塑性塑料
模压温度始终不低于物料温度,冷却过程中因温度梯度会形成残余应力,表现为表层压应力、内部拉应力()。
-
热固性塑料
固化反应放热使中心温度可能超过模具温度,边缘固化快于中心,导致应力分布相反(表层压应力、中心拉应力)()。
三、影响因素与控制
- 固化特性:如SMC/BMC材料需参考固化体系放热峰温度,通常选择略低于峰值的温度范围(135-170℃),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值()。
- 工艺参数:需结合物料类型、预热状态、制品结构及生产效率综合调整()。
- 残余应力控制:通过优化温度均匀性减少冷却差异,避免制品翘曲或开裂()。
四、与模压压力的协同作用
模压温度需与模压压力配合使用:温度影响物料流动和固化速率,压力则促进物料密实和消除气泡()。
如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可参考、2、4中关于热固性塑料温度曲线及应力形成机制的描述。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爆聚表示问题传输型频率计丁烷脱氢低水准二烃基硫酸酯放款业务负荷能力过期流产磺化钾磺溶液环状阀灰姑娘减蚜松基本存储区肌蜡样变性累计耗竭联合城市离岸加运费价毛滴虫牛骨髓油平展机坡亲螺菌性赛德耳氏征水扬酸偶氮磺胺二甲嘧啶碎布胶料压光机贴现商行图形显示字符外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