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民族区域自治英文解释翻译、民族区域自治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national regional autonomy

分词翻译:

民的英语翻译:

civilian; folk; the people

族的英语翻译:

a group of things with common features; clan; family; race; strain
【化】 alkaline earths; family; group; odd series; periodic family; sub-group
subgroup
【医】 group; race; series; tribe

区域自治的英语翻译:

【法】 regional autonomy

专业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Regional Ethnic Autonomy)是中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法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事务的制度。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法律基础与框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据,明确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享有立法、经济、文化管理等权限。例如,自治机关可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第116条)。

  2. 自治权利与实践

    自治机关可自主安排地方经济建设、管理地方财政、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并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24条)。例如,西藏自治区自1965年成立以来,制定了超160项地方性法规,涵盖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

  3. 国家统一与民族平等

    该制度强调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中央政府在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自治地方给予特殊支持,如2020年中央财政向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达1.1万亿元。

(注:引用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大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解读、国务院《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等权威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和法律地位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设立自治地方,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该制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核心内涵

  1. 双重属性结合:既非单纯的民族自治,也非普通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 三要素统一:
    • 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
    • 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
    • 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3. 三级建制:按行政层级分为自治区(省级)、自治州(地级)、自治县(县级)三级。

三、法律地位

  1. 宪法第四条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基本国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法》将其界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自治机关包含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既是地方政权机关,又是特殊自治机关。

四、历史渊源

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既借鉴苏联自治制度经验,又突破"民族自决"理论,开创了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新范式。

五、制度价值

  1.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 实现各民族平等权利;
  3.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制度已在中国实践70余年,截至2025年,全国共建立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含5个自治区),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标量存取控制波导弯头成套备件传播平均速率初等量辞退催化剂填充塔道教丁酰肼多读馈送二苯酮负垂直偏斜激发性饮食进程号康拉孙残炭值可存储性凌厉炉后美番泻叶鸣丧钟迷走副神经脑型疟全体居民赛克津升胺生长阻滞剂事务处理控制语言通路测试微风微丝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