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龙线虫英文解释翻译、麦地那龙线虫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Dracunculus medinensis; dragon worm; dragonneau; Filaria medinensis
Gordius aquaticus; guinea worm; Medina worm; serpent worm
相关词条:
1.guineaworm(Dracunculusmedinensis) 2.dragonworm 3.dracunculiasis
分词翻译:
麦地那的英语翻译:
【医】 medinal
龙的英语翻译:
dragon; imperial
线虫的英语翻译:
wireworm
【医】 eel worm; eelworm; nema; nemathelminth; nemato-; nematode; threadworm
专业解析
麦地那龙线虫(学名:Dracunculus medinensis)是一种寄生性线虫,英文名称为Guinea worm,属于龙线虫科(Dracunculidae)。该寄生虫主要感染人类,通过饮用含有中间宿主——剑水蚤(Cyclops)的污染水源传播。其幼虫在人体消化道释放后,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成虫,雌虫最终迁移至皮下组织并形成水疱,造成剧烈疼痛与继发感染。
从生物学特征看,麦地那龙线虫成虫体长可达70-120厘米,雌虫显著长于雄虫。其生活史具有宿主转换特性:人类作为终宿主摄入含幼虫的剑水蚤后,幼虫在十二指肠内释放,经约一年发育成熟。雌虫在皮下组织释放幼虫时,宿主接触冷水会诱发幼虫排出,从而污染水源并完成传播循环。
临床表现方面,感染者初期无症状,约一年后出现发热、局部水肿和皮肤灼痛。典型症状表现为下肢(90%病例)或躯干部位形成直径2-7厘米的溃疡性水疱,伴随成虫缓慢移出体表的过程,该过程可持续数周并导致活动受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86年全球约有350万病例,而通过全球根除计划,2022年报告病例已降至13例。
防治策略包括:
- 使用孔径≤150微米的织物过滤饮用水
- 对污染水源进行化学处理灭活剑水蚤
-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阻断传播链
- 采用无菌技术缓慢摘除成虫避免断裂残留
目前全球根除麦地那龙线虫病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卡特中心等机构参与实施,已成功使16个国家消除该疾病。我国自1953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土病例后,已持续保持无本地传播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麦地那龙线虫(学名:Dracunculus medinensis)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大型线虫,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说明:
1.基本特征与分类
- 分类:属于袋形动物门线虫纲,俗称“几内亚虫”或“龙线虫”。
- 形态:雌虫体长可达70-120 cm,宽0.7-2.0 mm,乳白色、体表光滑,尾部呈鱼钩状弯曲;雄虫较小(12-40 mm),交配后死亡。
2.生活史与传播
- 中间宿主:剑水蚤(小型水生甲壳动物)。幼虫在剑水蚤体内发育为感染期,人类因误饮含感染性水蚤的水而感染。
- 人体内发育:幼虫穿透肠道进入皮下组织,成熟后雌虫迁移至四肢或躯干皮下,形成水疱并释放幼虫,引发剧烈疼痛。
3.致病性与症状
- 主要症状:水疱破溃后导致局部溃疡、蜂窝组织炎,伴随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继发破伤风或其他感染。
- 潜伏期:约8-12个月,雌虫产蚴前宿主无明显反应。
4.分布与防治
- 流行区域: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南亚及南美热带地区。全球病例数已从1986年的330万大幅下降,2024年报告接近清零。
- 防控措施:通过饮用水过滤、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及健康宣教实现有效控制。
5.历史与现状
- 该虫在古代已有记载,1870年由俄国学者Fedchenko首次完整描述生活史。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可能被根除的寄生虫病之一。
如需更详细生物学特性或流行病学数据,可查阅权威医学文献或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参数驱动的单向转换器栋梁发暖的管理业工会管型海关许可证明书挥拳威胁降膜式蒸发器加热电路经常库存积云卡哈苡苷类感染的漏斗褶纽形动物的情况表元素热性水疱手指伺服泵特技飞行调零调试措施停泊灯偷窃嫌疑旺根斯滕氏抽吸王水漂白未经同意的微量营养素维托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