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irschner's apparatus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医】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like so; you
hope; rare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skeletal traction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医】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基尔希讷氏骨胳牵引器(Kirscher Wire Skeletal Traction Apparatus)
定义与原理
基尔希讷氏骨胳牵引器(Kirscher Wire Skeletal Traction)是一种骨科牵引技术,通过手术将特制钢针(基尔希讷针/Kirschner wire)穿透骨骼,连接外部牵引装置,施加持续拉力以复位骨折、矫正畸形或缓解关节压力。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钢针与骨骼的刚性固定,实现精准的力学牵引,适用于股骨、胫骨等长骨骨折治疗。
核心组件与操作
临床应用
历史与命名来源
该技术由德国外科医生Martin Kirschner(1879-1942) 于1909年首创,其设计的克氏针(Kirschner wire)革新了骨科牵引方法,故以姓氏命名。现代骨科手术中,克氏针亦广泛用于骨折内固定。
公式表达(力学原理)
牵引力需满足骨折复位需求,其大小遵循:
$$
F = sigma cdot A
$$
其中,$F$为牵引力(N),$sigma$为骨组织耐受应力(Pa),$A$为钢针截面积(m²)。
来源参考
“基尔希讷氏骨胳牵引器”的正确英文翻译为Kirschner's apparatus(或Kirschner wire),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牵引固定装置。该术语可能存在拼写误差,正确中文名称应为基尔希纳氏骨骼牵引器(“骨胳”应为“骨骼”),其核心信息如下:
以德国外科医生Martin Kirschner(1879-1942)命名。他于1909年首次提出使用细钢针进行骨骼牵引的方法,后成为骨科经典技术。
若需进一步了解手术操作细节或适应症,建议参考骨科专业文献或器械说明书。
阿尼林蓝板状橡胶苯氨塑料比较命令补码指令驰缓地方债券耳底骨国际货币改革航海旗帜化脓性肌炎混载费率简单扇入变元记工部门可收租金的砾磨机氯吡酸美沙醇莫雷希氏现象内二聚体氢化胆红素扰流人的尊严三股螺旋三氯化苯锡石蒜守备体臭媒推己及人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