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list file structure
【计】 cataloged file; list file
fram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fabric; mechanism
【计】 frame work
【医】 constitution; formatio; formatio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cxtur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编目文件结构”(Catalogued File Structure)指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描述、分类并形成标准化记录的文件组织形式。该概念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科学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结构化元数据实现资源的可检索性与可管理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编目(Cataloguing)
指依据特定规则(如《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对资源题名、责任者、出版信息等元数据进行描述的过程,英文对应 "cataloging" 或 "indexing"。其核心目标是建立资源唯一标识符(如ISBN/ISSN),实现精准定位。
来源: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Cataloguing" 词条释义
文件结构(File Structure)
指数据在存储系统中的逻辑组织形式,包括层级目录、字段定义及关联关系。在编目语境下,特指元数据记录的格式规范(如MARC、Dublin Core),包含标题字段(245)、责任者字段(100)、主题标目(650)等结构化标签。
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MARC Standards Documentation
标准化框架
采用机读目录格式(如MARC 21),通过控制子字段(如$a 正题名、$c 出版者)实现机器可读性。例如:
245 10 $a 人工智能导论 $c 张明著
该结构支持图书馆集成系统(如Aleph)的自动化处理。
来源:OCLC, 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跨平台互操作
基于XML的MODS(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或BIBFRAME模型,将传统编目数据转化为关联数据(Linked Data),实现与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兼容。
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BIBFRAME Initiative Technical Reports
编目规则
技术标准
本解释整合图书馆学规范与信息技术标准,定义溯源参考《图书情报学大辞典》(于良芝主编),技术框架依据国际图联(IFLA)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发布的最新规范文件。
“编目文件结构”主要指档案或文献资源编目过程中形成的目录体系及其构成规则。以下从定义、核心元素、规范步骤和作用四方面展开解释:
编目文件结构是通过系统化著录形成的目录组织形式。在档案管理中,它是对归档文件外部特征(如档号、日期)和内容特征(如题名、责任者)的规范化记录,最终形成可检索的目录体系。
档号结构:
通常包含全宗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机构代码、件号等层级信息,通过符号分隔。例如:全宗号-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机构代码-件号
。
示例:A001-ZH·2025-Y30-BGS-0001(表示某全宗2025年永久保管的办公室文件第1件)。
目录条目:
包括序号、档号、文号、责任者、题名、日期、密级、页数、备注等字段,用于快速定位文件。
如需具体编目操作细则,可参考(档案编目规范)或(档案整理流程)。
半波轮送线保温箱本地性感染变形的程序员工具粗铜读放电路放射性透明非电路甘草浸膏汇编阶段混流叶轮激动的接触物质惊厥反射狼心狗肺的类阉者留存收益变动表排山倒海排液口视网膜皮质投射区收集节点属性赋值四苯乙二醇锁闩调节阀外阴溃疡微观可逆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