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ist file structure
【計】 cataloged file; list file
fram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fabric; mechanism
【計】 frame work
【醫】 constitution; formatio; formatio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cxtur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編目文件結構”(Catalogued File Structure)指對信息資源進行系統化描述、分類并形成标準化記錄的文件組織形式。該概念廣泛應用于圖書館學、信息管理及計算機科學領域,其核心在于通過結構化元數據實現資源的可檢索性與可管理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編目(Cataloguing)
指依據特定規則(如《國際标準書目著錄》ISBD)對資源題名、責任者、出版信息等元數據進行描述的過程,英文對應 "cataloging" 或 "indexing"。其核心目标是建立資源唯一标識符(如ISBN/ISSN),實現精準定位。
來源: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Cataloguing" 詞條釋義
文件結構(File Structure)
指數據在存儲系統中的邏輯組織形式,包括層級目錄、字段定義及關聯關系。在編目語境下,特指元數據記錄的格式規範(如MARC、Dublin Core),包含标題字段(245)、責任者字段(100)、主題标目(650)等結構化标籤。
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MARC Standards Documentation
标準化框架
采用機讀目錄格式(如MARC 21),通過控制子字段(如$a 正題名、$c 出版者)實現機器可讀性。例如:
245 10 $a 人工智能導論 $c 張明著
該結構支持圖書館集成系統(如Aleph)的自動化處理。
來源:OCLC, 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跨平台互操作
基于XML的MODS(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或BIBFRAME模型,将傳統編目數據轉化為關聯數據(Linked Data),實現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兼容。
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BIBFRAME Initiative Technical Reports
編目規則
技術标準
本解釋整合圖書館學規範與信息技術标準,定義溯源參考《圖書情報學大辭典》(于良芝主編),技術框架依據國際圖聯(IFLA)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發布的最新規範文件。
“編目文件結構”主要指檔案或文獻資源編目過程中形成的目錄體系及其構成規則。以下從定義、核心元素、規範步驟和作用四方面展開解釋:
編目文件結構是通過系統化著錄形成的目錄組織形式。在檔案管理中,它是對歸檔文件外部特征(如檔號、日期)和内容特征(如題名、責任者)的規範化記錄,最終形成可檢索的目錄體系。
檔號結構:
通常包含全宗號、檔案門類代碼、年度、保管期限、機構代碼、件號等層級信息,通過符號分隔。例如:全宗號-門類代碼·年度-保管期限-機構代碼-件號
。
示例:A001-ZH·2025-Y30-BGS-0001(表示某全宗2025年永久保管的辦公室文件第1件)。
目錄條目:
包括序號、檔號、文號、責任者、題名、日期、密級、頁數、備注等字段,用于快速定位文件。
如需具體編目操作細則,可參考(檔案編目規範)或(檔案整理流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