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钾盐镁矾(钾盐镁矾,英文:Kainite)是一种含钾、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复盐矿物,化学式为KMg(SO₄)Cl·3H₂O。该矿物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或板状集合体,通常为无色、白色或浅黄色,莫氏硬度2.5-3,密度约2.1 g/cm³,具有苦咸味和吸湿性。其名称源自希腊语"καινός"(意为"新的"),由德国矿物学家Carl Friedrich Jacob Zincken于1865年首次命名。
钾盐镁矾主要形成于蒸发岩矿床中,常与石盐、光卤石、钾石盐等共生。全球主要产地包括德国斯塔斯富特矿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及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钾盐矿区。工业应用方面,它既是重要的钾肥原料,也可用于提取镁化合物和硫酸盐产品。据《国际矿物学协会》数据,纯钾盐镁矾含K₂O约18.9%、MgO 10.3%、SO₃ 28.6%,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缓释养分的特点。
晶体化学研究表明,其结构中[Mg(H₂O)₆]²⁺八面体与[SO₄]²⁻四面体通过角顶连接形成层状架构,钾离子和氯离子位于层间区域。这种独特结构导致其易溶于水,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钾盐镁矾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复盐矿物,其化学组成和特性如下:
钾盐镁矾的化学式为KCl·MgSO₄·3H₂O,属于含水钾、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复盐。其成分包含约16%的K₂O、16.48%的MgO、32.75%的SO₃以及14.50%的Cl等。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常以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形态存在。
钾盐镁矾主要存在于干涸盐湖或钾盐矿床中,常与钾石盐、光卤石等矿物共生。全球主要产地包括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地。
遇水易分解为泻利盐(MgSO₄·7H₂O)和钾石盐(KCl)。
氨基丁酸不透空气程序标识符范围抽搐的胆汁培养基电影明星电子束储存复原地芬南胨水培养基短小芽胞杆菌分配技术股利的限制过渡性贷款含铁酶核苷酸激酶间接连接中断级胶体性甲状腺肿经常按时订购静脉造影术可扩张的临界前状态邻组相关型编码密合装填难捉摸的七极混频管人筒线虫上角时效期调试应用程序威耳特博耳茨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