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价值生产率英文解释翻译、边际价值生产率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marginal value productivity
分词翻译:
边际的英语翻译:
bound; boundary; limit
价值的英语翻译:
price; cost; merit; purchase; use; value; worth
【医】 value
【经】 value; worth
生产率的英语翻译:
【经】 production rate; productivity; rate of production; throughput
专业解析
边际价值生产率(Marginal Value Productivity, MVP),在经济学中更常被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衡量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总收益(或总价值)的增加量。它结合了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 MPP) 和产品的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MR)。
核心定义与公式
边际价值生产率(MVP)或边际收益产品(MRP)的数学表达式为:
$$
MVP = MRP = MPP times MR
$$
其中:
- MPP (边际物质产品):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 MR (边际收益):指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因此,MVP/MRP 衡量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它反映了该要素对企业总收入的边际贡献。
关键经济含义与应用
-
生产要素需求的决定因素:
- 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条件下,会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雇佣或使用生产要素直到其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该要素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如工资率 W)为止。即:
$$
MRP = W quad text{(对于劳动力)}
$$
$$
MRP = r quad text{(对于资本,r 为利率)}
$$
- 这意味着MVP/MRP 曲线实际上构成了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企业只愿意为额外一单位要素支付不超过该要素所能带来的额外收益(即 MVP/MRP)。
-
价值创造与分配:
- MVP/MRP 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中解释要素报酬(如工资、利息、地租) 的基础。在理想化的完全竞争市场中,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报酬被认为等于其要素的边际贡献价值(即 MVP/MRP)。
- 例如,工人的工资理论上应等于其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_L)。
-
资源配置效率:
- 当所有生产要素的 MVP/MRP 都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意味着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状态(帕累托效率)。此时,任何要素在不同用途间的转移都无法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增加总产出或总价值。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边际物质产品 (MPP):仅关注产量的物理增加,不考虑产品的价值或价格。
- 边际价值产品 (MVP/MRP):在 MPP 的基础上,乘以产品的边际收益 (MR),将产量的增加转化为价值的增加。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时,产品的价格 (P) 是常数且等于边际收益 (MR),此时 MRP = MPP × P。
- 边际产品价值 (VMP):通常指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物质产品 (MPP) 乘以产品的固定市场价格 (P)。即 VMP = MPP × P。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由于 MR = P,所以 VMP = MRP。
边际价值生产率(MVP),即边际收益产品(MRP),是理解企业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报酬决定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概念。它量化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对企业总收入的边际贡献,是企业进行最优要素雇佣决策(如雇佣多少工人、投入多少资本)的核心依据,其数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P)与边际收益(MR)的乘积。
参考资料来源:
- Samuelson, P. A., & Nordhaus, W. D. (2010). Economics (19th ed.). McGraw-Hill. (Chapter on Distribution: Theory of Marginal Productivity)
- Mankiw, N. G. (2018).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8th ed.). Cengage Learning. (Chapter on The Markets for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 高鸿业. (2014).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 8 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 Nicholson, W., & Snyder, C. (2012).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 (11th ed.). Cengage Learning. (Chapter on Profit Maximization and Supply)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Marginal Productivity" 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边际价值生产率是经济学中结合“边际生产率”与“边际价值”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衡量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价值增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边际生产率: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所增加的产量,是生产函数的一阶导数。例如,资本边际生产率即每增加一单位资本带来的产量变化。
- 边际价值: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可理解为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例如,若多雇佣一名工人多生产5件商品,每件售价10元,则劳动的边际价值为50元。
二、公式表达
- 边际生产率(MP):
$$ MP = frac{Delta Q}{Delta L} $$
其中,( Q )为总产量,( L )为要素投入量。
- 边际价值(MVP):
$$ MVP = MP times P $$
( P )为产品单价。
三、关键特性
- 递减规律:传统理论认为,在技术不变时,边际生产率会随要素投入增加而递减。例如,工厂持续增加机器但工人数量固定时,每台新机器的产出贡献可能下降。
- 技术进步的影响:现实中,技术进步可能抵消递减趋势。例如,更高效的设备替换旧设备时,资本边际生产率可能不降反升。
四、应用与意义
- 生产要素定价:边际价值生产率决定要素报酬。例如,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价值生产率决定,利息由资本的边际价值生产率决定。
- 资源分配决策:当某产业的边际生产率趋近零时,表明资源投入已饱和,需转向其他领域。
五、局限性
- 假设限制:传统理论假设技术不变,但现实中技术进步可能改变生产率趋势。
- 价值衡量复杂性: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边际价值的计算需动态调整。
边际价值生产率综合了产量与价值维度,是微观经济学中分析要素投入效率的核心工具。理解时需结合具体生产函数、市场条件及技术进步等因素,避免机械套用递减规律。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好半咸性编舞成套产品弹性反馈丁香油烃多尔型浮槽耙式分级机发作的麸胶管制的汉字发生器假负荷节俭可校正的空气渗透性链甾醇利地霉素龙脑树路易士氏现象酶半衰期念珠棘虫鸟便酸尿灼热少年期弹性组织增生少说施提达氏骨折跳汰台同流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