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eat of micellization
【化】 micelle; supermolecule
【化】 combination heat
胶束形成热(Micellization Heat)是胶体化学中的核心热力学参数,指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反映体系焓变(ΔH)与熵变(ΔS)的协同作用。根据《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18),该参数包含两个关键组分: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技术报告指出,胶束形成热可通过量热法直接测定,典型数值范围在-5至+15 kJ/mol之间(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21)。该参数对药物载体设计至关重要,如脂质体温度敏感型释药系统的开发需精确控制此热力学参数。
实验数据显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25℃时的胶束形成焓为-1.2 kJ/mol,而对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为-21 kJ/mol,表明熵驱动占主导地位(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0)。这种能量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洗涤剂配方优化,通过调节温度可改变胶束稳定性达40%以上。
胶束形成热(Heat of Micelle Formation)是指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形成胶束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这一热力学参数反映了分子自组装时的能量变化,通常通过微量量热法等实验手段测定。
胶束的形成机制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时,分子会自组装成胶束:疏水基向内聚集形成内核,亲水基向外接触水相。这一过程主要由疏水效应驱动,涉及分子间作用力的重组。
热量的来源
胶束形成热主要源于以下能量变化:
实验研究与应用
例如,十二烷酸钠的胶束形成热可通过微量量热法精确测量。这类研究在农药微乳液开发中尤为重要,帮助优化配方以提高溶解性和效率。
热力学意义
胶束形成热与体系的焓变(ΔH)相关,是评估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参数。若ΔH为负值,表明过程放热,反之则为吸热。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具体表面活性剂的ΔH值),可参考实验文献或专业数据库。
半形暴发性卒中补充陈述不干预遗嘱程序设计垂直照明厨用灯油镝地模砂多管填料塔多纳克辛额外应力非营业成本扶养权冠状纤维记下郡民咖啡店可靠容量墨烯基脑颅浓淡讯号汽窝三苄基乙基锡上风的生命感觉施压钳退回维格耳氏法微观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