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建议人和附议人英文解释翻译、建议人和附议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proposer and seconder

分词翻译:

建议的英语翻译:

recommend; suggest; advise; memorialize; propose; recommendation; proposal
suggestion; proposition
【经】 advice; advise; advises; propose; proposition; recommend

人和的英语翻译:

support of people

附议人的英语翻译:

【法】 resolutioner; seconder

专业解析

建议人 (Proposer)

指在正式会议或提案程序中,主动提出某项动议、方案或修改意见的个体或代表。其角色包括:

  1. 核心职能:明确阐述提案内容、目的及法律依据,承担主要论证责任。
  2. 法律效力:提案需符合组织章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二十条要求议案需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来源:全国人大官网)。
  3. 英文对应:在英美议会制度中称为"Proposer"或"Mover",需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 的动议提交规范(来源:Robert's Rules of Order Newly Revised 12th ed.)。

附议人 (Seconder)

指对已提出的动议表示支持并同意将其列入议程的与会者,作用为:

  1. 程序必要性:确保提案具有基本支持度,避免无效动议占用议程时间。例如《牛津议会实务指南》(Erskine May) 规定多数动议需附议方可讨论(来源:Erskine May's Treatise on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2. 责任范围:附议不必然代表完全赞同提案内容,而是认可其讨论价值(来源:《布莱克法律词典》第11版,"Second"词条)。
  3. 中国实践:在人大议案程序中,附议体现为联名签署,如全国人大代表议案需至少30名代表附议(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条)。

术语对比

角色 关键动作 主要目的 制度依据示例
建议人 发起动议 推动新议题进入决策程序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4节
附议人 支持动议 验证提案的初步共识基础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第二十四条

权威参考来源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官方文本(npc.gov.cn)
  2. Robert's Rules of Order Newly Revised (12th Edition, 2020)
  3. Erskine May: Parliamentary Practice (25th Edition, 2019)
  4. 《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网络扩展解释

“建议人”和“附议人”是会议或提案流程中的两个关键角色,具体解释如下:

一、建议人(原议人)

定义:指最初提出某项动议或建议的人,是提案的发起者。在正式场合(如会议、法律文件)中,建议人需明确表述提案内容,并承担主要责任。

二、附议人

定义:指对他人提出的建议表示支持,并作为共同提议者的人。附议人通过签名、口头附议或表决等方式,使提案具备进一步讨论或表决的资格。

三、两者的区别

  1. 角色差异:

    • 建议人是提案的原创者,负责内容提出;
    • 附议人是对提案的认同者,通过附议赋予提案合法性。
  2. 责任关联:
    附议人需与建议人共同承担提案的后续责任及后果。

  3. 程序意义:
    在正式流程中,动议需“先有建议,再有附议”才能进入讨论环节。例如,会议中若无人附议,提案可能被直接搁置。

四、实际应用示例

注:不同机构对附议人数要求可能不同,需参考具体规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克萨法凹陷地耻结节径单狂的癫痫学顶伸式螺旋桨搅拌器多米奥耳防霉反式构象光面照片喉性晕厥化脓性水肿减草定颊神经阶梯结构唧唧声经期癫痫卷积的均匀送料量泵据我所知和所信的抗拉强度耐水色牢度切断的全辐射高温计特别宪法铁饼涂蜡的托非索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