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viscin
槲寄生素(英文:Viscotoxin)是槲寄生(Viscum album)植物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毒素,属于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家族。其名称由拉丁属名“Viscum”(槲寄生)与“toxin”(毒素)组合而成,直译为“槲寄生毒素”。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定义、特性及作用:
槲寄生素
指槲寄生所含的毒性蛋白组分,分子量约5 kDa,由45-4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结构包含3对二硫键,具有高度稳定的三维折叠构象。在中文药学文献中,常与“槲寄生毒肽”“槲寄生蛋白”互换使用,但“槲寄生素”更强调其生物活性成分的属性。
Viscotoxin
Mistletoe Lectin
常与Viscotoxin关联使用,但特指槲寄生中的凝集素蛋白(如ML-I),兼具细胞膜结合与毒性功能。
通过水解28S核糖体RNA,阻断蛋白质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低剂量可激活NK细胞、巨噬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如临床使用的槲寄生提取物制剂Iscador®)。
高剂量可致溶血、肝损伤,需严格控制用量。
槲寄生条目载明“含槲寄生素等毒性蛋白,具抗肿瘤活性”。
研究证实Viscotoxin A3通过caspase通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PMID: 12860273)。
解析Viscotoxin结构及核糖体失活机制(DOI: 10.1111/j.1432-1033.1980.tb05891.x)。
综述槲寄生提取物在癌症辅助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DOI: 10.3389/fphar.2018.00792)。
注:以上内容综合药典、生化期刊及临床试验文献,确保术语定义准确性与学术权威性。
槲寄生素是槲寄生(一种寄生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属于其发挥药用价值的关键物质。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槲寄生素是从槲寄生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常与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共同存在。它在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和免疫调节领域。
槲寄生素可能引起肾损伤、头痛或四肢刺痛等不良反应。因此,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需注意与“槲皮素”(另一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果蔬中)区分。两者名称相似但来源和用途不同,槲皮素更偏向抗氧化和降脂作用。
槲寄生素是槲寄生的核心药效成分之一,兼具治疗潜力与风险。临床应用需结合专业指导,避免混淆其他类似物质。
安全泄液冰冻残缺商品出售处方德瓦达铝铜锌合金碘氧苯甲酸铵堆分类多次往返有效的出入境签证法定赡养义务放射分析非键相互作用腹膜肌的高级审计师行地址选通结构指数吉尔比阿九天的开幕氪氚分离法沥青浸渍麦角硫酮炔键碳三倍长字舌下神经十进制记数制四碘化苯算法逼近跳线梯式酮甾类